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年的一个夏日傍晚,完成从上海骑行北京壮举的复旦大二学子郭广昌,返程途经青岛。
此时的他正面临一个两难选择:“用口袋仅剩不多的盘缠买晚饭,还是青岛啤酒?”
最终,郭广昌抵制不住中国名牌的诱惑,还是选择了买酒。
随着金*色的泡沫在肚里流淌,坐在青岛码头的郭广昌一边仰望星空,一边心生感慨:
“多好喝的啤酒啊,要是每天都能来上几瓶,那该多好!”
郭广昌没想到,自己这个朴素的心愿不但很快得以实现,30年后,他旗下的复星集团还成为了青岛啤酒的第二大股东。
当然,除了青岛啤酒,复星集团如今围绕“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个业务板块,还控股和参股了多家上市公司。
据复星集团的财报显示,截止年年末,复星集团总资产为亿元,年营收达亿元,年净利润为.9亿元,俨然成为了一家横跨珠宝时尚、餐饮、食品、酒业、医疗健康、房地产、文旅、金融、钢铁等领域的多元化产业集团。
以3.8万元起家的郭广昌,更是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的巴菲特”。
而他自己,则更喜欢自诩为一名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的企业家。
一
初心
放弃清华,为解放思想读哲学
年2月,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横店的一个农村家庭。
他的父亲是石匠,母亲是菜农,家里还有两个姐姐,郭广昌是同辈唯一的男丁。
小时候,郭广昌一家的生活过得清贫。特别是他14岁那年,郭父在采石场发生意外,右手被炸成残疾,最后只能当门卫谋生,郭家的生活自此更加艰难。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郭广昌初中毕业时,父母希望他能报考中专师范。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不仅免学费,还有补贴,而且毕业后可以成为一名吃“皇粮”的公办老师。
起初,郭广昌体恤父母的不易答应了这个要求,但后来他还是犹豫了。
一方面,从小到大,父母都告诉郭广昌,男人可以不干家务,但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
另一方面,郭广昌读过不少名人传记,他不想一辈子当一名小镇教师,这样的未来不足以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于是同刘强东、李斌当年一样,郭广昌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自主的重要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当然,郭广昌理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在他那个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代价就是郭广昌的两个姐姐。
为了支持弟弟上学,两个姐姐选择了辍学赚钱。在央视《遇见大咖》节目中,郭广昌大姐回忆道:
“那时我跟妹妹5天编50双草鞋,然后用这钱买两斤猪肉炒梅干菜,做一罐梅干菜炒肉,再买六斤米,给我广昌送去,这就是他一个月的伙食。”
这种姐姐为弟弟牺牲的桥段在过去的中国农村家庭十分常见,甚至到今天也依然存在。最近爆火的90后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也曾提到,当年姐姐就是为了他上学而主动辍学。
为了不辜负家里的牺牲和期待,这些农村子弟只能舍命狂奔,追逐日月。
郭广昌也是如此。在三年不懈的努力下,他从东阳中学考到了复旦大学,成为东阳横店第一个考入名校的骄子。
不过在选择具体专业时,郭广昌的决定让家人和老师无法理解。
按照郭广昌当时的高考分数,他完全可以去清华读个工科或理科专业,可是他最后却选择了复旦大学的哲学系。
后来接受《正和岛》采访时,郭广昌提到:
“当年在考大学时,我觉得国家要有更加伟大的未来,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而改革开放,首先是要解放思想。
如果未来我能为解放思想做出贡献,那我就会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抱着这样的想法,我非常认真地将复旦哲学系作为了大学专业的第一选择。”
显然,那时的郭广昌颇具文人风骨,心中还有一个哲学家的梦想。
他在央视《遇见大咖》中也提到,那时各种意识形态冲突,他的价值观还停留在“士农工商”的旧观念层面,看不起商业,一心想要当个国家管理者。
现在看来,作为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少年,郭广昌当时有这种理想主义也无可厚非。
二
修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习哲学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广泛阅读、多方涉猎。
因此在复旦的那几年,郭广昌只要有时间,便一头扎入书籍的海洋,贪婪地汲取前人的智慧。与此同时,他也在不断思索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未来。
据郭广昌回忆,当时读到的《礼记大学》对他影响深远,书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哲学思想,后来也成为了郭广昌的立业之本。
不过要想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光靠读万卷书还不够,必须得再去行万里路。
年的暑假,刚读完大二的郭广昌决定骑车到北京看看。这个想法在他心里酝酿已久,他想亲身感受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
其实郭广昌一开始并没有路费,他平时在学校做的小生意只能勉强养活自己,最后还是同学的厂长母亲知晓他的计划后,支持了元。
就这样,郭广昌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一册中国地图,一个人踏上了北京之旅。
不知道中途换了多少次车胎和脚蹬,也不知道被警察拦下多少次,凭着一股好奇和毅力,郭广昌骑了10多天,终于来到了北京天安门。
在北京一番游览后,郭广昌满心欢喜,但准备返程时,他发现自己实在骑不动了。为了安全起见,郭广昌把自行车卖掉,重新规划了最低成本的返回路线。
最后他决定先做火车到青岛,再从青岛搭船回到上海十六铺。
后来郭广昌回忆,当时青岛很多景点都没吸引到他,反而是青岛啤酒勾起了他肚子里的蛔虫。
“在复旦时,一瓶光明牌啤酒还得和几个同学分着喝,何况是碰到了中国名牌青岛啤酒?这回怎么都得奢侈一把!”
对青岛啤酒慕名已久的郭广昌,最终用口袋里仅有的一顿晚饭钱买了啤酒。
那晚,在青岛码头,郭广昌一边仰望星空,一边对酒当歌,怎一个快活了得?
随着金*色的泡沫在肚里流淌,他心想:“青岛啤酒这么好喝,以后要是天天都能喝上,那该多美啊!”
郭广昌没想到的是,这个朴素的心愿不但很快得以实现,若干年后,自己的公司还成为了青岛啤酒的第二大股东。当然,此是后话。
北京之行让郭广昌成为了复旦的一名“公众人物”,不少同学对他的事迹表示钦佩。
所以在年海南建省的那个暑假,许多复旦学子希望郭广昌能带队骑车,去考察那片刚刚开发的热土。
郭广昌也很感兴趣,便欣然答应。
最后在学校的支持下,郭广昌带领12名同学,拿着永久自行车赞助的块钱和复旦团委的介绍信,再次踏上了旅程。
沿着东南五个经济特区,13名穷学生一路风餐露宿,历经多公里的骑行后,终于到达了海口。
“那时整个海口市只有一个红绿灯,却吸引了无数国人争相涌来。”郭广昌在央视《遇见大咖》中感慨万分。
在海口的一个礼拜,他真切感受到了新闻中“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盛况。即使有人一时半会找不到工作,也会在街上卖混沌、摆地摊为生,不愿轻易离去。
郭广昌第一次感觉到了商业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哪怕海口基础设施再差,但大家看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机遇,都愿意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努力拼搏。
在等待跨海轮渡返程时,郭广昌回头凝视海南许久,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总有一天,我会再来寻找一片属于我的土地!”
30年后,这个心愿变成了现实。
郭广昌投资百亿打造的三亚亚特兰蒂斯超豪华酒店,在海南拔地而起。51岁的郭广昌在开业典礼时回忆起当年经历,不免感慨万分,甚至数度哽咽。
三
齐家
靠市场调研,赚到第一个万
年,由于出众的管理和组织能力,22岁的郭广昌在大学毕业后,被留在复旦团委做了老师。
从一个农村娃变成大都市的高校老师,郭广昌已经是世俗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他一开始也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但胜在清闲。在本职工作之外,郭广昌还有很多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不过时间久了,看着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依然身处学校象牙塔的郭广昌,内心也不时涌现一股下海创业的冲动。
和他有同样境遇和感受的,还有团委办公室的另一位老师——梁信*。
梁信*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遗传工程系,后来也来到了复旦团委工作。在和郭广昌一起带学生去浙江某企业实践考察时,两人被社会上的创业氛围深深触动,便开始商量“下海”的事宜。
梁信*
但在那个时间点,国内对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质疑正暗潮涌动,郭广昌一时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后来看到身边不少人出国留学,郭广昌也曾一度动心。他不仅考过出国必需的科目,还从亲友那里凑到了数万元的出国费用。
只是随之而来的一场巨变,还是让郭广昌走上了创业之路。
年,小平南巡讲话大力肯定市场经济后,以陈东升为代表的“九二派”掀起了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的热潮。
早有创业意图的郭广昌也不甘落后。他立马拉上梁信*一起从复旦团委辞职,然后用凑到的3.8万元,开了一家以两人名字命名的“广信科技”市场调查公司。
后来据梁信*透露,两人当时创业是先斩后奏,一开始并有告诉父母,大有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
广信科技虽然挂着“科技”二字,但其实就是个三无企业:一无人才、二无市场、三无资金。
为了找到项目,郭广昌两人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几十公里。由于缺乏名气和实力,广信科技起初并没有接到什么大单。
恰好那时台湾元祖食品入驻上海,想找一个本地公司做市场调研。为了抓住这次机会,郭广昌两人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他们发现其他竞标公司没有提交经营者自身的经验证明,便把自己学校和学习的经验整理出来。
他们考虑到台湾人竖排、繁体字、从右往左的阅读习惯,便连夜把证明资料翻译成繁体字,并重新排版。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广信的精心设计最终通过了元祖食品的资质审查。随后,相比于其他对手的夸夸其谈,广信又凭借详细的市场调研策略和方法拿下了招标。
为了做好这份报告,郭广昌和梁信*白天在上海街头到处散发调查问卷,晚上则回去加班做分析报表。
期间,他们还经常因为酷似发小广告的“无业游民”,被街道治安巡逻扣下问话。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调查上万个样本后,广信做出的市场调研报告得到元祖食品的高度认可。他们没想到广信的调研已经上升到“价值程度的对比”:
“月饼的食用价值正逐渐被送礼价值取代,可以将月饼的包装设计得更华丽,让送礼更体面。”
这给了元祖很大的惊喜。所以最后交付时,在28万元的合同款基础上,他们又豪爽地增加加了2万元的酬金。
凭着这个案子的口碑,广信又陆续签下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公司的调研合同。
创业仅10个月,郭广昌和梁信*便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万。
“机遇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你能够果断地做出决定。”梁信*后来谈及第一次创业经历时说到。
而郭广昌则把第一个万,描述为“完全靠知识赚来的第一桶金”。
四
立业
31岁,收获第一家上市公司
乱花渐欲迷人眼。看着自己为之策划的公司一个个赚了大钱,一直充当副驾驶的郭广昌心有不甘,他也想体验一下自己开车的感觉。
于是他不顾梁信*的反对,也做了一款叫“咕咚糖”的保健食品。
不过做咨询和做实业是两码事,没“咕咚”几下,郭广昌就把做咨询赚的钱赔了一大半。
眼看梁信*就要和郭广昌急眼,不料后者又找到一个项目安抚对方:“放心,赔掉的钱很快就能赚回来。”
郭广昌说的项目其实就是卖房子,卖的还是上海郊区一处专为“留学家庭”设计的滞销楼盘。
这个小区虽然建设不错,但交通不便,加上宣布不力,卖了几年都没卖出去几套。
不过这可难不倒精明的郭广昌。
为了实现精准营销,他找到上海外事局的同学,悄悄复制了一份沪上留学人员的家庭信息,然后将楼盘信息精准投送到各家的信箱。
很快,拿着楼盘广告的客户纷至沓来。看着他们考察后满意地签下合同,郭广昌和梁信*笑得合不拢嘴。
凭借这招“空手套白狼”,不久两人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0万。
其实走到这一步,那时的郭广昌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但他真正的立业根基还是来源于一次饭局。
年年底,在梁信*组织的一次饭局上,几位学术大咖就生物制药工程的话题高谈阔论,一旁陪坐的郭广昌虽然不甚理解,但他感觉这是个巨大的商机。
次年,在梁信*的牵线下,郭广昌拉来复旦遗传工程系的汪群斌和范伟,再加上计算机科学系的谈剑,准备在生物医药方向上大干一番。
汪群斌
为此,他们还把公司的名字由“广信”改为“复星”,有复旦明日之星的寓意,后来大家还把这五人比作“复星五剑客”。
在复星五剑客中,谈剑是唯一一位女士。她出生科研世家,爷爷谈家桢是复旦大学副校长,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
在年考入复旦计算机系后,谈剑在思想品德课上遇到风趣幽默的团委老师郭广昌,对他心生好感,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为了男女朋友。
不过他们的爱情并不被谈剑的家人看好,最后还是谈剑毕业后偷了家里的户口本,才嫁给了郭广昌。
可惜的是,后来谈剑因为工作过于劳累,严重透支身体,导致无法生育。作为家中唯一男丁的郭广昌备受家族压力,最后两人还是选择了和平离婚,当然此是后话。
团队组建完毕,郭广昌则开始考虑第一个产品的方向。
经过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复星把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研制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生物医学项目。在郭广昌看来,无论临床还是研究,这都是必需品。
背靠复旦生命科学院的支持,复星开始投资兴建生产基地。一年后,这款乙型肝炎诊断试剂便横空出世,并顺利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
据郭广昌回忆,当时他和汪群斌为了打开产品销路,通宵坐着绿皮火车的硬座,满中国去做推销。最后,复星凭借这款诊断试剂足足赚了一个多亿。
期间,“复星实业”还更名为“复星医药”,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第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
到了年,凭着复旦大学的团队背景,复星更进了一步。
作为上海市大学生高科技创业的典范,复星拿到了那年民营企业唯一的IPO资格,最后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并募集到3.5亿元的资金。
31岁的郭广昌,收获了人生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而他未来的好兄弟马云,此时还在北京外经贸部,为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摇旗呐喊、奔走相告,次年才成立了阿里巴巴。
五
助天下
产业投资大跃进,上海首富养成记
《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郭广昌影响深远,不过后来他把这句话改成了“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
复星医药的上市对郭广昌来说,应该算是完成了立业。那么接下来他的征程,就瞄准了“助天下”。
而助天下的方式,郭广昌则选择了一条较为快捷的道路——产业投资与并购。
对于郭广昌的野心,梁信*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评价道:
“广昌是个很有魄力的领导者,他善思辨,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到了一定高度,他一定又会提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所以在复星医药上市后,郭广昌不仅单独成立复地集团,进*房地产开发业务。还抓住时代红利,参与了大批国企的混合制改革:
1-2年,复星累计投资3.5亿收购“老八股”豫园商城20.1%的股权,后者是一家涉足*金珠宝、餐饮、工艺品、百货、食品、旅游等产业为一身的综合商业实体;
2-3年,复星累计投资宁波建龙钢铁达12亿元;
2年,复星联合豫园商城成立了德邦证券,投资达5亿元;
3年,复星联合中国医药集团成立国药控股医药流通公司,投资达5亿元;
4年,复星联合豫园股份共同出资4亿元,与山东招金集团合作,创建了招金矿业;
.............................
到了4年,复星集团已经控股四家上市公司,并间接参股多家公司,总资产达亿,一个以房地产、医药、钢铁、零售为核心的投资控股集团初具雏形。
在那几年,飞速扩张的民营集团其实不止复星一家。
凭借并购、上市融资、发债、股权质押等资本运作方式,国内还涌现出德隆系、科龙系、托普系、斯威特系、鸿仪系、朝华系等一代枭雄,有的甚至比复星声势更旺。
不过资本市场风云际会,变幻莫测。4年,出于压制过去几年投资热潮的考虑,国家忽然收紧宏观调控,德隆系因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
一时间,众多资本大佬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作为比肩德隆的复星,更是被大家质疑为“德隆第二”。
但相比德隆,虽然复星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但它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也是相当谨慎。
那时在复星董事会有一个七人决策组,每人都有一票否决权。他们做项目投资决策一般从四个角度出发:
第一、这个项目有没有发展前景,有没有竞争力;
第二、财务角度是否比较好,有效益;
第三、从法律角度来看,有没有法律和*策风险;
第四、从团队角度来看,做这个项目的团队是不是有竞争力。
据复星联合创始人汪群斌透露,上述四个条件只要有一个达不到,他们就不投;董事会内部有任何一个人不同意,他们就不做。
有媒体还曾如此描述复星投资决策的形成:在项目投资前,他们甚至会为此到证监会、发改委去问一遍:“有这么一个东西,假设要上市,能不能获批,有什么障碍?”
在确定投资之后,复星还会对纳入版图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赋能,从而使他们的经营效益得到可观的改善。比如:
3年,复星参与国药集团子公司的混改后,为其引入市场化的管理理念和激励机制,并在9年将其成功送上了港交所,成为自0年以来全球医药行业最大规模的IPO。
4年,复星收购已经连续亏损8年的海南矿业。在对其进行压缩成本、采购集权、员工安置、地方利益协调等大刀阔斧的改革后,海南矿业当年实现了盈利,此后表现持续良好。
尽管对自己的产业投资和运营信心十足,但为了应对外界和股东的质疑,复星在那时做了三件事:
第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给复星做了一份竞争力报告;
第二、请国际会计事务所安永做了一份全面系统的审计,公开资金链和资产状况;
第三、把公司情况和银行、*府、社会各界利益相关者做了充分透明的沟通。
安永的审计报告显示,截止4年6月30日,复星集团总资产达到.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88%,当年现金流虽然紧张,但钢铁、房地产、医药三大主业的盈利增长还是帮助复星度过了难关。
复星的坦诚不但消灭了谣言,还赢得大众的一波好感。
同年,郭广昌还借此机会被评为“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与他一同站在颁奖舞台上的,还有好兄弟马云。
鉴于德隆事件的影响,随后几年,复星一边缩紧战线,专注已投项目的产业运营;一边紧锣密鼓寻求整体上市,以解决集团各个板块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
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亿港元,是港交所当年第三大IPO。
在复星持股58%的郭广昌,也以亿元的身价跃居7年胡润大陆富豪榜的第10位,成为新的上海首富。
这一年,他刚满40岁。
六
国际化
整合全球资源,中国的巴菲特
“如果你想在全球发展,一定要了解中国,因为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你想在中国发展,一定要了解全球,因为中国此时已非常国际化。
这是我对未来商业的一个最基本看法,而拥有全球资源整合的能力,将是未来我们最强大的竞争力之一。”
后来郭广昌接受《正和岛》采访时说道。
所以自复星国际在港交所上市后,郭广昌便把目光放到了全球。
不过复星的国际化进程一开始并不顺利。一方面,国外企业对中国的投资者还是抱有很大怀疑和成见。另一方面,海外投资风险重重,复星本身也比较谨慎。
因此前两年,复星只是在海外二级市场上,试水一些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中国优秀企业。
转机发生在年。
那年,郭广昌经大牌说客博格斯引荐,在美国华盛顿参加一场大佬的宴会。
期间,他认识了当时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凯雷资本的创始人达尼埃罗,后来双方合作成立了一支2亿美元的基金。
几乎就在同时,复星又聘请美国前财*部长斯诺担任公司顾问和公关代表。在斯诺的牵线下,郭广昌又结识了美国保险巨头AIG、保德信等公司的CEO。不久,他们之间也陆续成立了5亿美金以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郭广昌一直以来都在借鉴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理念,同时他也在模仿巴菲特“产业+投资+保险”的成功模式。
尤其巴菲特的保险业务让郭广昌艳羡不已,这可是源源不断低成本的现金流啊。
所以除了和国际资本联合成立私募基金以外,自7年以来,复星在国内也一直在寻求新的资金渠道。
第三方资产管理是郭广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