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齐齐哈村的建立和发展
TUhjnbcbe - 2021/1/18 3:34:00

《嫩水达斡尔》年第2期“村屯史话”

齐齐哈是历史悠久的村屯。它东南隔嫩江与齐齐哈尔城(卜奎)相望。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流传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例如,先有齐齐哈后有齐齐哈尔,先有齐齐哈尔后有卜奎城等。据说齐齐哈尔成原设计建筑在嫩江西岸的齐齐哈屯总管府的赛马场上,当地人们舍不得这个赛马场地,故在城基已划线钉桩后,把线桩偷偷地移到江东卜奎。当施工人员来破土动工找不到线桩时,人们不敢报实情,就说是昨夜一阵西北大风不知刮到哪里去了。后来,在江东卜奎找到了线桩,该城随之建在嫩江东岸了。又传清顺治年间,设在齐齐哈屯总管府的*营和兵马,前一天晚间还安然的在原兵营所在地齐齐哈屯,第二天早起江东卜奎屯的人们非常奇怪,不知一夜间从哪里来了这么多的*营和兵马。而齐齐哈屯的人们也同样惊奇,一夜间这么多的*营和兵马竟踪迹皆无了。说又是一阵大风刮到江东卜奎的。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风刮卜奎的传说。

17世纪,齐齐哈尔一带除嫩江西岸广阔的大草原外,还有茂盛的松树林和野果林。齐齐哈屯至今仍有几座用当地松木建筑的大草房。嫩江西岸是个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牧渔猎生产的好地方。

17世纪中叶,生活在黑龙江以北额苏里河(又称何苏尔河)流域的达斡尔族何斯尔哈勒的乌郎克日(何、鄂)、巴克日(鄂)、杜尔吐勒(杜)四个莫昆人,在清兵压惊下,哈勒首领接受了清廷的劝降,被封为世袭佐领,于是被编佐派遣,沿嫩江南下来到齐齐哈建屯定居。时间在清顺治初(-)年间。开始仍以莫昆(氏族)在一起,乌郎克日(何)在西,杜尔吐勒(杜)在东,巴克日(鄂)、甘昌(鄂、何)在被建立了何斯尔哈勒的宗屯,以半农半牧兼渔猎的生产方式生活。到18世纪中期,生活在城东高头屯的安阿勒哈勒德尔日根莫昆(安)迁来,西靠乌郎克日(何)定居。不久,生活在音钦的的德都勒哈勒噶勒斯莫昆(德)迁来,东靠杜尔吐勒(杜)居住。这样把以部落形式的村屯连成一片,组成了后来的齐齐哈大屯。清同治三年(年6月28日)《黑龙江舆地图总册》记载齐齐哈住户户,可称为当时的大屯了。

齐齐哈是由五个大小自然屯组成的,它们的建立和发展是:

东哈雅(齐齐哈尔雅)建屯时间在齐齐哈以后,约在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年左右的时间了,是由乌力斯哈勒(吴)从化木迁来,在齐齐哈屯的小牧区定居建立的小屯,所以称齐齐哈哈雅。不久毕力杨哈勒毕力杨莫昆(杨)家族也来该地定居,从此成为吴、杨两个姓氏居住屯落。

西哈雅(瓜日本格日即三座房)是齐齐哈派生的小屯。开始只有乌朗日莫昆(何氏)宝福一家在现屯东头盖房居住,称谓讷额克格日(一座房)。不久又有巴克日莫昆德布什库等三家盖房居住,又称谓齐齐哈瓜日本格日(三座房)。西哈雅名称来自齐齐哈东边是哈雅,所以后来人们对偶顺口称其为东、西哈雅。该屯没有准确建屯时间,是在一家、三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多年的历史。

东小屯(绰瓦克)是在清乾隆年间,甘昌莫昆(鄂)开辟的小屯,离齐齐哈东南1华里。其意是旭日东升时,人们站在屯中东望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嫩绿之意)。

小北屯(额义格日)是齐齐哈屯东北1华里的小屯,百年前屯中杜氏一家盖房居住。清末时德都勒(德氏)一大家族从奈门沁屯迁来居住。中华民国时期(约年秋)的一天傍晚,这家被混进畜群的土匪抢劫,伤了两条人命。事后找到土匪的线索告状打官司,由于花钱过多而败了家。好心的亲朋们长期住在省城帮助打官司,到法庭当说客。当时还编了一套打油诗流传至今:能说能唠德老七,不慌不忙怕掌柜,病病灾灾叶庆和,东跑西颠鄂初一,贱薄搂馊何三等,贴吃贴喝杜怕海。

齐齐哈派生的村屯较多,现龙江县境内的二沟村(额莫勒堤)是巴克日莫昆所建,大坑、三达呼村是甘昌莫昆建立的。另外向外扩张的有,巴克日莫昆到哈力、五间房(莫克堤)和海格一带,甘昌莫昆到化木,德日更莫昆又扩向尼其坤等地。何斯尔哈勒的部分家族又驻防呼兰和*,现*塔城市人大主任德青及大庆市文联主席杜宏彬均为该屯何斯尔哈勒的后裔。

齐齐哈是达斡尔语,谓齐齐哈尔日或齐齐哈嘎尔日。其意是从地形而得其名。齐齐哈屯的左右有几个接连的“齐齐仁洪古日”(陡峭之岗),屯东边是“哈雅”,即齐齐哈的小牧区,齐齐仁哈雅演变而来的“齐齐哈尔”。也有说是该屯何斯尔哈勒氏族在黑龙江以北居住的地名。

关于齐齐哈与齐齐哈尔名称的叫法上,有人说先有齐齐哈后有齐齐哈尔,这种说法是确切的。但在历史资料中把齐齐哈均记载为齐齐哈尔,该屯学校在伪康德二年(年)以后编写的校歌词中仍称“齐齐哈尔”。歌词第一句就是齐齐哈尔由来名最古,可见称齐齐哈的时间在伪满洲国后期,从此与齐齐哈尔的名称叫法上有了区别。

齐齐哈建屯不久,清廷为加强对达斡尔等民族的管理和巡边,于清顺治六年(年)在该屯设立了总管和总管府(又称布特哈总管衙门)。其设总管是:首任博吉勒岱系达斡尔族金克日哈勒译布奇莫昆(金氏)人,是对清廷有功的巴尔达齐的堂孙,世居齐齐哈尔梅里斯屯,清康熙年间授副都统。这时他已年老致仕,子洪吉也袭为副都统衔总管。副都统品级总管还有扎布苏、贝勒尔。康熙初年苏都日哈勒乌热克莫昆孟额德由京城二等侍卫被理藩院派到齐齐哈尔任副都统品级总管,到任后主要从事与沙俄的外交事宜,多次前往尼布楚与沙俄驻尼布楚堡统领达尼洛·阿尔申斯基接触,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边境问题。年,以米洛瓦诺夫为首的俄国使团从北京谈判边疆争端返回时,孟额德率领官兵从齐齐哈尔护送到涅尔琴斯克堡,并把康熙帝致沙皇的一封信译成俄文面交了阿尔申斯基后,继续与俄方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年9月7日签订尼布楚条约时,孟额德和贝勒尔曾奉命与俄方进行边境问题文涉的达斡尔族官员,参加了正式谈判,为边境的安定、领土完整做出了贡献。由京城派来的副都统总管玛布岱(孟额德之侄),于康熙二十七年据齐齐哈尔之地形及本民族利益的需要,议同黑龙江将*萨布素奏请清廷建齐齐哈尔城,批复后以达斡尔等人力筑城,因地理关系建在江东卜奎。玛布岱任监城指挥,又任齐齐哈尔城副都统.

齐齐哈尔总管衙门的管辖范围是:布特哈(意为狩猎)地区达斡尔族都博线、莫日登、讷莫尔三个扎兰(*事单位相当连队),鄂温克族阿尔拉、涂克教、雅鲁、济信、托信五个阿巴(猎区),现内蒙的莫力达瓦旗、阿荣旗、布特哈旗、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的讷河、德都、克山、克东、甘南等地,北至脑温村(嫩江)、根河,南至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各村屯。从此,齐齐哈成为嫩江流域*治、*事和文化的中心了。

齐齐哈尔总管及总管府的设置早于齐齐哈尔城四十几年,在这近半个世纪中,它完全行使了一个地方行*的职能。总管、总管府驻在现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齐齐哈村。清康熙八年议准总管为三品、副总管为四品。康熙二十八年(年)颁发了官印、由总管洪吉掌管。

齐齐哈尔总管和总管府的主要职责是:一、管理所辖事务,以完成贡貂为大业。每五年测丁入册等。二、巡逻边境,每年组织人力巡察边界一次。年,原籍雅克萨城的副总管信勒尔,奉命带领数官兵扮作猎民,前往雅克萨城进行侦察,俘获俄兵一名,探明俄*在雅克萨城和以东要隘杭屋莫山的设防、人数、船只和贮粮等情况。信勒尔等的侦察收获受到理藩院的奖赏,并为-年维克萨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三、边境外交。孟额德总管时期,多次到尼布楚同沙俄的地方长官阿尔申斯基进行谈判和交涉,为边境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四、完成朝廷交办的任务。

清初黑龙江边境不安,地方建设刚刚开始,因此朝廷交办给齐齐哈尔总管的事务繁多。组织达斡尔、鄂温克等披甲服役,安设译站。为*需储备。康熙二十三年副总管信勒尔率领达斡尔兵丁人,先赴额苏里耕种,量其秋收,再迁家口。-年雅克萨战争时期,索伦、达斡尔夫役,与自养之马如数应用,由总管洪古等集中管理调用。清初黑龙江地方建设爱辉、墨尔根、齐齐哈尔三城,都由齐齐哈尔总管组织达斡尔等人力修筑的。尤其齐齐哈尔城更为突出,最早由总管玛布岱等提请,批准后又任筑城总管。

齐齐哈尔总管设置初期直辖理藩院,康熙初年该地区的行*和*务则分别由理藩院和宁古塔将*管辖。年齐齐哈尔建城后,黑龙江将*移驻齐齐哈尔城的同时,总管衙门迁至今内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的宜卧奇屯,而齐齐哈归移驻齐齐哈尔的黑龙江将*管辖。

据《卜奎纪略》记载:年清*府为防征罗刹,在齐齐哈屯设立火器营,参领驻守。雅克萨战争时的火器营是由齐齐哈屯出征的,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世居齐齐哈的何斯尔哈勒巴克日莫昆舒通额,在清道光末年披甲。在咸丰四年由蓝领催放骁骑校,五年授佐领,咸丰十一年任正*兼镶蓝旗协领,同治元年为阿拉楚喀副都统,蓝翎换花翎。同治八年赐图萨泰巴图鲁勇号,同治九年得三等、五等功牌各一。同治十一年九月,换品顶戴,赏穿*马褂。当年孤*深入,与捻*相搏,左膝盖、右膀、左股被子弹击中,遂战死。诏赐祭葬,在齐齐哈屯西北1华里修坟墓,并树碑5座,碑文是用满汉文字刻造的,“文革”期间全部毁掉,今实无考证了。

舒通额之子双福曾任布特哈副都统和江宁(南京)副都统,当地人们称双统领。

在清代齐齐哈是属齐齐哈尔镶蓝旗,归设在本屯总管,后又归移齐齐哈尔城的黑龙江将*。中华民国时期的齐齐哈归龙江县设在回子房的兴让乡管辖。人们在国*警察、土匪的欺压下,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这时期汉族人李刚、蔡广、*瞎子、叶庆和以及孙、刘、张等姓氏开始迁入居住。其中李刚一人为最早(年),至今已80年了。

伪满洲国时期归龙江县大民村公所管辖,人们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生活极端困苦。粮食、牲畜出荷、国兵、勒劳奉仕、劳工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至今难忘。

年解放以后至年8月18日前,归龙江县第七区人民*府管辖(现梅里斯境内隆盛村)。这时期人民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翻身得了解放,斗地主分土地真正当家做主人了。在大生产运动的推动下,办起若干生产互助组,掀起农业生产运动,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年8月18日开始,归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管辖,从此西五家子营辖奈门沁村。这时期由于在自治*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生产达到高峰期,粮食生产和畜牧业有了特大的发展。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年初,在全国合作化运动推动下,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归合作社,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年末结算。

年开始归梅里斯达斡尔族乡管辖。这时期在“反右”斗争的影响下,部分干部、教师和群众被打成右派分子或被划为中右,民族关系开始有了新波动,干群矛盾加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畜牧业生产遭到极大的损失,少数民族的奶食得不到保证,群众意见很大。

年秋开始归雅尔塞农场管辖。在为齐市建立副食品基地思想的指导下,把大批农田改种蔬菜。由于劳力不足,从团结、丰宝、敖宝等地迁来大批农户种植蔬菜。由于技术不熟又隔江运输和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连年欠收,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即将好转时,“文革”运动的浩劫使人民内部及民族矛盾开始加剧,李德胜、何文成、陶凤英等一些干部、群众被揪斗,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件。

年冬,从山东等地迁来大批移民,由于人多地少加之他们对本地气候和生产生活不习惯,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最早的移民户是齐齐哈的马振喜、东哈雅马才、西哈雅周明文等三户,是年迁来的.

年至今归梅里斯乡管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齐齐哈的农业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有了提高,特别是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有待大的发展,改善了民族关系,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提高.

西哈雅在年成为单独村屯。

齐齐哈的生产生活在清代是以半农半牧为主兼渔猎,到民国时期开始以农为主,农牧结合。渔猎为副的粗放生产形式。比较深耕细作还是到民国后期和伪满时期,这时期汉族人进屯和附近地房子开始建立。在他们的影响下耕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耙,结束了犁辕和套一根木头的抬犁。作物品种在穄子、荞麦、燕麦、谷子、黑豆和苏子的基础上,引进了玉米、高粱、*豆、小麦和糜子等高产作物。但在当时除玉米吃青棒外,其它只能作为饲料,很少食用.人们的主食以稷子米、荞麦面和小米为主。食油是苏子油和麻籽油,在制作方面是多样化的.副食有奶、肉、鱼和野味等,蔬莱品种也比较多。冬季不储存暖菜,窖储技术还是汉族李刚来定居后才开始传播的,至今还不足70年的历史。而较为普及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商品经济往来方面主要是牲畜、粮食、柴草和庹烟买卖等。多数家庭都与齐市西站的回民有往来关系,他们经常来屯购买牛羊,在牲畜买卖交往中请他们做中间人。另外,市内的大小商店主要是乐亭人,与他们交往中有的人吃过大亏。没有现钱赊帐,甚至有的人家把土地、房屋抵押给了人家,从而破了产由富户变成穷人。

齐齐哈的*建工作是在年冬季开始的。在上级组织热情关怀下,年内发展的第一名*员是杜福生(年12月12日),第二名是李德元((年9月11日),第三名是何春山,相继发展的还有杨录、鄂文连、孟祥、孙绍洲和多金海等,均在建国前。新中国成立至六十年代初发展的有陶凤英、杜福宝、鄂英宝、陈宝才、李德胜、何文成、鄂松林和王岐山等人。“文革”运动中发展的有陈士文、赵环、宋万生、吴淑芳、王运良、鄂志明、李德发、吴春林等。“文革”后发展的有关福海和多长胜等人。

齐齐哈*的基层支部是在年建立的。首任支部书记杨录,任职至年。年后,行*机构时分时合,书记分别是鄂文连、陈士贤、丁诗强、陶风英、杜福宝和李德胜等。至年初“文革”运动中,负责人是孙和献、韩福玉、王运良等。年春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孙和献,副主任韩福玉、王运良。年整*以后,书记是韩福玉,书记李德胜,年以后书记是王运良、吴春林、赵德海、多长胜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年冬建立了齐齐哈供销合作社。从此人民在出售农副产品和购买日用品方面才有了保障,买卖公平深受欢迎,对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供销社第一任主任孙绍洲,副主任多金海,会计王伦山,售货员鄂景洋、安学荣、徐万福等。

齐齐哈的教育发展比较早。清代有过满文私塾,民国初期曾有过汉文私塾。年(中华民国11年),由于在省城工作的齐齐哈昊尉帮、杨贤文以及屯中杜文林、杜悍臣等人的多方努力,并取得省教育厅和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的支持,在齐齐哈屯建立了达斡尔自己的学校——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第三部附属小学校。该校从创立开始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第一期毕业丰沃文德是高材生,在全省统考中列为榜首,一时轰动了齐齐哈尔城乡。沃文德先生甘愿放弃在省城的科长职务毅然回归故里,创办了第二所达斡尔族小学——全合台小学校,年又复办了蒙古师范,可称谓是达斡尔族的教育家了。第二名鄂贵芳(鄂振华),从省立一师毕业后,考入沈阳讲武堂,后来在张学良部下任东北*的中校团长。第三名杨士贤(阿木古朗)是达斡尔族早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原为内蒙古自治区建委主任,现已离休。帕格达、杜奎元等早年在日本东京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纺织和水稻研究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鄂秀峰毕业于兴安*官学佼,年冬在于毅夫、王盛荣、王明贵等将领的领导下,创建了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蒙古自卫大队,曾任人民解放*内蒙古*区第五师第五旅长和师参谋长,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英勇的贡献。家乡的人们至今仍怀念这位民族英雄。伪满时期毕业生吴自新以内蒙伊盟*分区司令员职务离休,鄂景海以少校*衔离休。德玉海曾任母校齐齐哈小学校长、民族师范副校长、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原市轻化局长杨景峰、市民族中学校长穆仁、建国后毕业生著名音乐家杨士清(研究员)、北京工大教授德庆帮、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区长鄂志明及区*协副主席德明瑞等人,正为家乡的繁荣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做着应有的贡献。

齐齐哈的文化生活也和其它达斡尔族村屯一样丰富多彩。除一年一度的敖包盛会,每到农闲和春节期间有哈肯麦、乌琴、扎那勒格、阿格巴里以及德满宝、吴英宝的四弦琴、德丁宝的箫笛、何三等的满文翻译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屯中男女老少均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黑龙江史志有段记载:文学艺术还在初级阶段。除春节时的秧歌外,达斡尔族曲声调亦顿挫可听。文学创作则有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以及流人所作的歌咏山川风物的诗词。由此可见,在齐齐哈屯达斡尔族民间文学艺术中,到民国后期已经夹杂着异民族的文学艺术,流人到此也带来一些新的文学艺术,对提高世居民族的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齐齐哈的业余剧团办得轰轰烈烈、远近闻名。以团长鄂国学为首,以王伦山、崔士所、安学荣、鄂桂芬等为骨干的演出队演出的达斡尔族话剧等节目。除在本村及邻近村屯演出受到欢迎和好评外,每次在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汇演中仅次于哈拉剧团,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齐齐哈的体育运动开展的较为广泛,但在过去只以贝阔(曲棍球)和巴阿卡(毛球)、皮恩吐(踢球)、摔跤、骑马等为主要形式。由于公办学校的创办,各种现代球类活动起始也较早。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鄂和宝为教练的民兵训练及各种体育运动代表队在区级(小区)比赛中均列榜首。

在宗教信仰方面,主要是萨满教,信奉“雅得根”,每个家族都有祖神庙和野神庙。在缺医少药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家庭中有病人,必须请“雅得根”来请神祷告才心安理得。各世居莫昆都有自己氏族的“雅得根”,如何氏的景贵,鄂氏的来全,杜氏的忙海、双海,甘昌(鄂氏)的松海,德氏的满宝、高德,安氏的帕喜,杨氏的老七以及其它姓氏的康福生、图木日、果格乐(女)等众多的“稚得根”,人们觉得他们均以各自的仙灵保护其氏族的平安如意。每年春节至二月二期间是各“雅得根”的“托若托勒贝”(会神),屯中及外村电的人们带着牛羊、钱物及各种供品前来祝贺,求神保佑的络绎不绝。众多求神佛及观光萨满舞的人群汇集在一起,真可谓仙灵下凡舞姿优美,气势壮观好不热闹。另外,杜氏恩先生等人的满汉文卦卜算命也轰动了邻近村屯。

齐齐哈的敖包会在每年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举行两次。春夏之交在江南的固定敖包上(腾格日卧奇碑),其意是求天神赐予雨顺风调,农牧兴旺,杀牛羊祭祀。夏秋之交在屯北的敖包上,杀猪祭祀,其意是秋冬平安。

年的敖包会是比较隆重的一次,当天全屯老幼渡江到敖包上。杀性九头(只),即一头白牛、两只白羊及六只白鸡。举行的仪式是先把供品摆放好.而后有名望的长者恩先生,将事先用*底红字写好的满文祷告词,让两人跪拜在前面,他也跪下,然后村长及其头人跪在最前边,其他长者及壮青年以序跪地,我等孩童跪于最后。之后恩先生把满文祷告词用达语向天神求拜,求其仙灵让该电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在三拜叩首之后才进行其它活动。

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地区庙庵众起,居住这里的达族莫昆达,带着领氏族修建了各自的关帝庙,每年的五月初五还要祭祀。何氏,吴氏的关帝庙到50年代才自然毁掉,而多氏家族的供奉的关帝神像保留到前几年。

总之,齐齐哈的达翰尔族从黑龙江北何苏尔河流域的故里,沿嫩江迁移到这里的多年间,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和各兄弟民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嫩江两岸,为保卫边疆和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做为新时代的齐齐哈各旅同胞,要振奋民族之精神,按*指引的方向,把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的齐齐哈村建设得繁荣昌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选自齐齐哈尔市*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达斡尔村屯录》,内部发行,1993年)。

作者简介:何文成(1935-2012),男,达斡尔族,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齐齐哈屯人,生前曾任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斡尔族中学*支书记。

〔责任编辑 曲永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齐齐哈村的建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