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期(总第期)
丹噶尔文学苑主旨:
促进湟源和各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介绍湟源和各地悠久历史文化;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形式反映湟源和各地自然风貌、人文风俗、历史景观。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常常与本地的自然环境、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族群迁徙、重要事件、具体人物等密切相关,是该地方发展变迁的刻痕印记。地名更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而具体到不同的地域或民族,地名的由来就更是丰富多彩,从一个地名可以了解到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湟源县自古以来就是由内地通往西部牧区和西藏、*的交通要隘,汉藏蒙等民族间进行商贸交易的重地,也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的要塞,是青藏高原茶马互市和文化交流的重镇,素有“海藏通衢”、“环海商都”和“小北京”之美称。各乡镇的名称更加沉积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和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
城关镇作为湟源县的*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名进行了数次更改。据《湟源县志》记载,丹噶尔古城修筑于清雍正五年(年),年更名为县城街,后改名为中山大街,年县城更名为湟阳镇,年改设城关区,年9月始称城关镇。年与东峡乡合并成立东风公社,年分设城关镇至今。
湟源县各乡镇的名称自年解放至今70多年来也有几经变化,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旧称。如:东峡、申中、塔湾、大华等。
第二阶段:年,全县好几个乡都改了名称:城关镇与东峡乡合并成立东风公社;申中乡改为红旗公社;巴燕乡改为沸海公社;寺寨乡与塔湾乡合并成立长风公社等,这些名称都深深地打上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时代烙印。
第三阶段:年以后,又陆续改回现在名称。如:申中乡年改为申中公社,年复设申中乡;塔湾乡年改为塔湾公社,年改设塔湾乡。
另外,东峡乡年并入城郊公社,年分设东峡公社,年改设东峡乡;城郊乡新中国成立前属湟阳镇辖地,年改设城关区,年改为城关镇,年改设城郊乡;巴燕乡新中国成立前为福海乡,年改称巴燕乡;寺寨乡新中国成立前为小寺乡,年由塔湾乡所辖,年设立寺寨乡,年分设寺寨公社,年设寺寨乡;日月藏族乡,新中国成立前属哈城乡,年设山根乡,年与哈城乡合并成立日月公社,年改日月乡,年更名日月藏族乡。
由此可见,地名成了历史的见证者,是历史的活化石。简单而又浓缩地记录着这个地方长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而且,每一个地方都有着非常隽永的名字,它即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又词旨优美、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张秉全,青海湟源县人,教师,爱好广泛,喜欢徒步,摄影。
井石:圆你一个童年梦——写给童年伙伴罗明宝
高万鸿:塔湾五村社火——舞动春天的希望
冷全祥:马仲英(尕司令)神秘消失之谜
孟金慧:从湟源出发——让心流浪
刘玮:一张湟源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井石:酣畅淋漓的青海“酒话”
井石:一锅香喷喷的腊八饭
拉卡·索南伊巴:前缘今生续
高万鸿:丹噶尔,我的母亲
刘玮:昌耀在湟源的岁月
刘玮:朱绣和他的两本书
冷全祥:湟源人浪河滩
井石:青海人的家教
杨永春:哭泣的老屋
靳增发:思念的故乡
孟春琳:北极山冬韵
杨永春:可爱的家乡
靳增发:湟源赋
高继强:二中赋
朱嘉华:井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