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很猛,目前已有26个GDP超万亿的城市,是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稳坐国际第二大经济体的交椅。这当中,大城市的贡献不小,经济发达的城市能带动周边区域一起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上海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GDP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年GDP总量超4.7万亿。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崛起,有个西部城市的发展速度让全国瞩目,其人口数量超过了首都北京,很有希望成为我国的第二个“上海”。那么,到底是哪座城市有这么厉害,能争下“西部第一城”的称号呢?
上海,魔力之都!
那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上海吧,它可是我们国家的直辖市和中心城市哦。
上海可以说是我国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了。从地图上看,它在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最东端,是长江和黄浦江的入海口,跟日本的九州岛隔东中国海相望,南边是杭州湾,北边连着江苏省,西边跟浙江省接壤,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龙头”。
长江是全球第三大河,流域面积约万平方千米。上海凭借入海口的优势,与沿线城市开展航运贸易。依托优越地理位置,上海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金融等多领域的中心,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经济最繁荣的城市。
上海多大呀?有平方千米呢!它下面还管着16个县市区。现在这常住人口得有万人吧?年GDP是4.72万亿,增速是5%,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5万,增速是6.6%。去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是4.2万亿。上海经济老发达了,吸引了好多外资。到年,跨国公司总部有家,一年还增加了65家,全国排第一,是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首选地儿。
成都是个好地方!
你说的“北上广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四个城市,现在有个城市被誉为“下一个上海”,它就是四川省的省会——成都。成都还有个别名叫“蓉城”,是古蜀文明的起源地,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对西南地区的经济有很大影响。到年底,成都的GDP总量达到了2.2万亿元,全国第七,仅次于苏州的2.4万亿。
成都是四川盆地西部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它位于四川省中部,处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带,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相连,东北、西南方向分别与德阳、资阳、眉山、雅安接壤。
成都市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和山地居多。亚热带季风气候让成都东西两部气候不同,这里四季分明,热量足,雨量多,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
成都是个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地方,好多王朝都在这建都,还是我国的十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等有名的旅游地。
成都市总面积约1.43万平方千米,辖20个区县、个乡镇,常住人口超万。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人口约万,成都市人口约万,列全国第四,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这也是成都人口首次突破万,目前正以每年60万的速度增长,超过北京指日可待。
而且成都还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有藏、回、羌等50多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达十几万。在这么多人的人口红利下,成都有很大的劳动力优势,可以推动市内各项建设工作,此外该市还有川大、西南交大等2所大学、5所大学以及多所普通高校,为城市建设和创新提供新动力,让经济增长有活力。
成都是否会成为第二个上海呢?
成都是个好地方,地理位置挺优越,虽然不是沿海城市,但因为地形独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现在,成都不仅能直通东部市场,还有中西部广阔的腹地。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成都有天府和双流两个国际机场,是我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双流国际机场还是我国目前第四大航空枢纽,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
近年来,成都大力拓展国际航线,目前已开通的航线超条,居全国第四,为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国际交流与贸易提供了更便利的平台。在铁路方面,成都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交通网络发达,以成都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已开通包括成兰铁路、成贵铁路等15条高铁线路,成都站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站。
成都是自古以来我国重要的商业城市,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宋朝时就发行于四川成都,领先其他国家起码多年,这足以说明成都一直是发达的工商业城市。成都还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对外贸易城市之一,年外贸总额近亿元,到年第一季度就达亿元,同比增长6.9%,占四川全省的77%。
最近这些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得挺不错的。但东西部的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也大。
推动各地快速融合发展,起到了战略支撑的重要作用。
现在的成都成为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和商业贸易物流的重要基地,获得了全省资源的大力支持,是西部大开发的最大受益者。随着“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等政策的推进,成都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尽管地处内陆,但成都不断深化与国际的交流合作,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成都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所以得到了各方政策的大力支持。成都也没让人失望,经济发展一直很快。成都通过自身经济发展,带动了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为推动全国经济平衡做出了贡献。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成都一直稳步前进,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未来把成都发展成第二个“上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