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车来了!”
“将军回来了!”
年的一天,湖北省一个名叫吴家嘴的村子里突然热闹了起来。
许多村民成群结队地在集结在村头。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地围着回到村里的韩先楚将军,这是他们村子里最大的骄傲。
已经68岁的韩将军高兴地和家乡的人打着招呼,热情地和他们握手,回答每一个人的问题。遗憾的是,当年熟悉的人已经没剩几个了。
“祖宝,祖宝”耳边再响起那熟悉的乳名,韩先楚愣了一下,立刻又看到了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正在眼含热泪地看着他。
一时间,久经沙场的将军也湿了眼眶。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她和韩先楚将军又有什么渊源呢?这就要从韩将军的幼时说起。
从放牛郎到将军
年2月,湖北省黄安县吴家嘴村里,一个姓韩的农民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娃。一家人高兴不已,专门找了教书先生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韩先楚。
原本一家人的好日子正要开始。第一个噩耗就来临了。韩先楚3岁那年,母亲去世,几年以后,父亲又去世。父母双亡的韩先楚只读了一年私塾就不得不退学,过上了缺衣少食的生活。
在韩先楚最无助的时候,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小姑娘用自己微薄的口粮救助了他。从此,两个可怜的孩子相依为命,互相照应,直到韩先楚14岁离开家乡。这位小姑娘就是韩先楚的“秀姐”,也是那位叫他乳名的老婆婆。
时光飞逝,年近古稀和年逾古稀的两个老人都不复当年模样。但是想起那段相依为命,亲如姐弟的时光,怎能不令人感慨不已。
年,年仅14岁的韩先楚带着秀姐的叮嘱和伙伴的祝福踏上了前往武汉做工的路。在打工期间,韩先楚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加入农民协会,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斗争。
在革命斗争中渐渐成长起来的韩先楚果断参加了共产党的地方武装。而这个只上过一年私塾的人居然凭借着战功一路升到了师长。
年,韩先楚进入延安的军政大学学习。这使韩先楚接受了军事理论的熏陶,也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打响后,韩先楚先是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后来又为冀鲁豫根据地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年,战绩卓越的韩先楚已经成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的司令员,是八路军中独当一面的将领了。
第二年,组织上再次派韩先楚到延安军政学院学习。这次学习历时几年,一举让这位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多年以后,韩先楚和乡亲聊天时还感慨:多亏了毛主席,我这个只上过一年私塾的文盲才能在延安上大学。
年,韩先楚从延安出发前往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这时的他就像猛虎出笼,在接下来的解放战场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年5月份,身为民主联军4纵副司令的韩先楚主动请战,攻打鞍山、海口两座城市以牵制北满的国民党军队。这场战役被称为鞍海战役,它开创了东北战场上几个第一。第一次国民党战场起义,第一次运用政治和军事攻势相配合。
鞍海战役胜利没多久,韩先楚又创造了在一场战役中全歼国民党一个精锐师的记录,获得了毛主席的嘉奖电令。接连不断地战绩让韩先楚的名声响彻全军。国民党军队的多名将领称他为“旋风将军”,称他的部队为“旋风部队”。
而这股“旋风”不仅在东北战场上,还一路向北刮到了海南岛上。
为了解放事业,韩先楚走遍了大江南北,却很少有机会能回到自己的家乡看看。但是,少小离家的韩先楚将军对故乡的思念和关心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将军的悠悠故乡情
年,湖北红安县吴家嘴村民吴海州正在田间干活时,突然被村里人叫住要他去村长家里一趟。
正在他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又看见村里许多人都在朝村长家中赶。
“海州,快走啊,是先楚回来了!”
“穿着军长,可威风了。”
周围的村民气嘴八舌地说着。吴海州也加紧步子走了过去。
“祖宝?”
吴海州看见村长院子里穿着军装的人小心地问道。
“海州,是海州吧?我是祖宝。”
看到自己幼年的伙伴,已经是兵团司令的韩先楚依旧笑的像个孩子。
此时,正值解放军南下,途经家乡,韩先楚才有机会见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和亲友。
可惜的是这次回乡,韩先楚重任在身,见了见乡亲们就走了,没能找到曾经照顾过自己的秀姐。
终于在年,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将军正式回乡探亲。
红安县里的沉寂多时小村子再次沸腾起来了。韩先楚是红安县的骄傲,更是整个吴家嘴村的骄傲。整个村子里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知道韩将军的大名。
听说,韩将军要回乡看望。乡亲们都高兴不已。尤其是闵永进、吴海州等韩先楚小时候的伙伴们。尽管已经人到中年,还想尽办法准备东西招待昔日的好友。
这一天,当韩先楚来到闵永进家里的时候,一下子就听到了他们在抓老母鸡的声音。看着他们忙活的身影,韩先楚心酸不已。他知道,一个老百姓养只下蛋的鸡不容易,却为了欢迎他不得不宰杀掉。
他急忙制止了永进一家的好心。“你们吃苦,我来吃鸡,这让我心里有愧啊!”韩先楚说道。
虽说已经解放二十多年了,但是韩先楚清楚地知道大部分老百姓,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百姓生活还是十分苦难。
这一点,看到他们的脸色就能看出来。韩先楚和闵永进同岁,可是长期的辛苦劳作和生活困顿让他明显更加显老,更加干瘦。
为了了解乡亲们的生活,韩先楚在村子里住了一段时间。他将自己攒的几百斤粮票送给了乡亲们,还对村里的生活进行了调研。
他发现虽然解放20多年了,但是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活还很艰苦。像闵进永家虽然不至于饿肚子,但盐油还是缺的。
还有生产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队里干部越来越多,许多干部互相扯皮,推卸责任,不干实事。可到了分配的时候,干部们却分的多。这种情况不止吴家嘴村存在,许多村民不甘心又没办法,索性就消极怠工,只出勤少出力。只是再这样一来,工分挣得少,生活依旧不如意。
韩先楚认真走访听取了村民们的意见把情况向县里的同志做了反映,希望他们尽快改善这些问题。
除此之外,如何提高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红安地区的发展成了韩先楚心中最关心的事。
于是,趁着此次回乡,韩先楚马不停蹄地研究起了红安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
红安属于半山半丘陵,地形复杂多样。这种情况下,保持红安县的青山绿水就十分重要。而林地也是红安地区历来发展的一大支柱。可是,韩先楚翻山越岭实地调查时,却发现许多山岭都是光秃秃的。
“红安的山不绿,我吃不香,睡不好的。”韩先楚对县里的领导说道。
通过请教专家,实地勘察,分析讨论,韩先楚终于为红安县确定了一批适合种植的植物,包括樟树、水杉、雪松等。
直到韩先楚将军临终前,他还在进关心着红安县的绿化工作。也正是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