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期待大楼倒塌的真相早日公布
作者:鲁宁 前日(6月27日)早晨5时半左右,位于上海闵行区的“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幢已接近完工的在建13层商品楼突然整体倒塌,所幸事故发生时建筑工人还没上班作业,只有一名工人遇难。这幢楼倒得十分蹊跷:支撑大楼的圆柱形承重桩在整体折断后被连根拔起,但倒塌的楼体却基本完好。前天和昨天恰逢双休日,整个上海,休息在家的市民都在议论这宗近乎于离奇的商品楼倒塌事件。全国电视观众和民同样被这起中国建筑史上近乎天方夜谭的倒塌事件惊得目瞪口呆。无数民庆幸该倒塌楼宇尚未交付居住,否则人员伤亡将极为惨痛。这与设计、施工质量有关么?考虑到豆腐渣工程造成的惨剧在中国不时上演,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表达对住房安全的关切——哪怕表达情绪有点儿“激动”也属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面对此宗事件,我们首先应肯定上海决策层及有关机构的紧急应对:其一,中共中央*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分别在事发后迅即作出批示,要求上海市建交委、安监局、闵行区*府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立即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彻底查清事故原因,从规划、施工许可、招投标、资质管理、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逐一审查,并依法公开严肃处理。其二,上海市*府建管办下达紧急通知,即日起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普查。据悉,事故原因将在调查水落石出之后由相关部门公布。我们认为,调查报告应审慎出台,务必经得起舆论的挑剔和追问。在互联时代,人们收集信息渠道广泛,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且法律意识日渐增强。因而,负责揭示真相的联合调查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不可存有任何侥幸心理。结合以往各种“调查教训”,调查报告必须能够经受全社会的考验和质疑。我们认为,联合调查小组的全体成员,必会抱定对市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信念,排除一切可能干扰,有一说一——总之,真相是什么就说什么,对得起所负职责,使所下结论能够经受历史的检验。我们还认为,尽管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在事发后立即作出了“彻底查清事故原因”及“依法公开严肃处理”的批示,尽管上述批示可视作市委、市*府对广大市民和全社会所作的严肃承诺,但广大市民应知,上述态度及承诺最终能否不打折扣地予以落实,前提之前提、关键之关键,取决于联合调查组是否真正秉承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原则。此外,我们还要提请市*府建管办,亡羊补牢,举一反三,普查全市在建项目质量安全犹晚未晚,但千万不能停留于面上号召而走过场,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马虎。还有,整个上海都“摆”在长江口冲积平原的软土地基上,已经投入使用的成千上万幢高楼,基桩包括基桩上部的钢筋混凝土承重平台,是否存有设计、施工隐忧,务必分期分批做一次系统体检。除此之外,对于该商品住宅楼的蹊跷倒塌,我们还有必要对“有关国计民生”的房地产业从三个层面进行一番审视。现在的房地产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从国家层面来讲,因房地产业对投资和消费具有巨大拉动作用,并涉及庞大产业链,能带动无数就业岗位,对国民经济贡献可谓巨大。从消费者层面来讲,房地产业涉及千家万户自身利益,重要性不言而喻。又因房地产业的高利润(在公众数年呼吁之下,房地产业成本至今未曾公布),且和地方财*之间具捆绑效应,有关房地产业的怪现状层出不穷,在这背后多半隐藏的是房地产商的不择手段与个别地方官员“有所为或有所不为”的身影,而这一层面“绑架”其余,无所顾忌,恰恰也是房地产业成为近二十年来社会关注焦点的大部分原因所在。以上文提到事故为例,尽管调查报告尚未公布,但可以确认的是,在“规划、施工许可、招投标、资质管理、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一定存在某种漏洞,而这种漏洞并非一个地域或一个时期的特定产物。以近期公共事件来看,从某些知识精英“反对房地产复兴等于反人类”、“买房就是爱国”的惊人言论,到开发商人为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的“饥饿营销”,再到武汉经济适用房官商勾结产生的“六连号”事件等等,公平公正的社会底线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屡被突破而致民怨沸腾。若以20年的背景进行宏大叙事,此种事例则更举不胜举。以居住安全计,以千家万户利益计,以社会正义计,房地产业的种种弊端并非事后追惩所能弥补,而事先监管又被多次事件证明防线之脆弱。有鉴于二十年目睹中国房地产业之怪现状,房市的经济利益是否大于一切,对其的监管如何才能有效有力,房地产业下一步的发展该如何定义等诸多问题,值得社会所有层面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