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段洪玲通讯员张晓龙逄翠萍
在黄河入海口北50公里,距市区多公里的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有一支由55位女性组成的“税务娘子军”。她们中有即将退休的老将,也有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力量;有数十年如一日,奔波早已成为习惯的税务“尖兵”;有丈夫远在边疆,自己默默付出的税务“军嫂”,她们常年奋斗在艰苦偏远的税收工作一线,尽管身份不同,但职责相同,她们担负着全区近户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任务,以女性特有的亲切、耐心、细致,认真接待每一位纳税人、对待每一次服务、完成每一项工作,以实际行动释放“她魅力”,发挥“她智慧”,贡献“她力量”,成为黄河奔腾入海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热忱服务,展示亮丽风采
在基层做税务工作,用辛苦一词形容并不过分。但她们始终积极推行“微笑式”服务,尤其是办税服务厅一线的前台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税的每一位纳税人始终热情接待,用最阳光灿烂的笑容,最热情真挚的服务,以及最高效的工作效率,杜绝一切“冷、横、硬、拖”作风,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全面展现新时代职业女性的亮丽风采。
“王大爷,您别急,我再和您一起检查一遍。”已是中午11:55,本该是办税厅工作人员吃饭午休的时间,但高真真却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前来办税的纳税人提供延时服务。王大爷是仙河镇市场的一位个体工商户,因年纪大不懂电脑操作,每个季度的报税对他来说都是一项难关。尤其此次报税,因为自己记录的数据和系统给出的数据对应不起来,这可难坏了他。高真真不厌其烦地讲解,最终让王大爷顺利完成报税,并享受到了未达起征点免征的优惠政策。
“咱税务局的服务态度太好了,给我讲了三四遍也不嫌麻烦,真是让我觉得又放心又舒心。”正是这样“和风细雨”的服务,让所有像王大爷一样来办业务的纳税人都享受到了应有的权利,也有了走进办税服务厅如同“回家”的亲切感受。
加强学习,提供精准服务
这群“娘子军”随时秉承精益求精的观念,好学肯干,积极吸收借鉴系统内外的先进经验,并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在深化征管体制改革中抢抓机遇,锐意创新,努力出精品、出特色、出亮点,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的同时,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
李杰,纳税服务大厅当之无愧的业务骨干。刚参加工作,她就意识到要做好税收工作,必须学好税收业务知识。为尽快适应工作,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学习税收业务知识。新税收政策出台了,她要学;软件系统更新了,她立刻学会操作等等。她还注重加强知识多样性的学习,空余时间积极学习其他税收岗位的业务知识及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税务干部。她不仅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还带动其他同事一起学习,凭着丰富的办税厅工作经验带出了一茬茬“徒弟”。用她的话说:“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就不能把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就不能为纳税人服好务,就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就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发挥职能,勇挑税收重担
疫情发生以来,东营港税务局抽调多名业务骨干,组成“智慧咨询”云导税服务团队,实现线上答疑、网上辅导、远程协助的“非接触”式服务。由于疫情,不少在外地的纳税人无法返回,她们成为了纳税人的“贴心导师”,指导纳税人“全程网上办”、邮寄办税,提供线上实时答疑解惑的“一点三线”服务。办税服务厅智慧咨询的工作人员每日则通过电话、网络远程办理各类涉税业务,月均接听量超过多次,人工接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在全市各县区接通率排名前列。
燕霞,一名从税20余载的税务老兵。她的工作劲头就连生病期间依然不减。年夏天,燕霞在上班途中不慎伤到脚踝,时值办税征期,又是减税降费非税退税的关键时期,她咬着牙一瘸一拐地准时出现在办税服务厅,为了缓解疼痛,她贴膏药、冰敷,可过了一个多月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发严重。趁着业务量回落间隙,医院检查,最终被确定为骨折。医生叮嘱她要打石膏卧床静养,但考虑到办税厅人手紧张,燕霞只是做了简单处理,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向阳而生,永不停歇。一直以来,这群“娘子军”秉持“为民服务”的信条,始终坚守初心,履职尽责,克难奋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东营市巾帼文明岗、东营市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以实战硕果诠释了巾帼担当,用服务为税徽增光,用奉献为港区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