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海口市美兰区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美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赴国难,为中国革命和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抛头颅、洒热血;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中,美兰人民勇立潮头,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建设日新月异;在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征程中,美兰儿女发扬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敢闯敢试,脱贫攻坚、招商引资、服务保障江东新区开发建设等领域硕果累累。今日起,本报开设“美兰红色之旅”专栏,讲述美兰红色历史,传承美兰红色精神,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献礼。
陈德华烈士纪念亭、解放海南渡海战斗九名烈士墓、仲恺村……行走在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一处处红色文化资源映入眼帘,一个个令人心脉跳动的红色故事娓娓而来。而这里的革命老区村庄仲恺村闻名全省。近日,记者慕名走进仲恺村,一段百米长“红色长画”屹立村中,面对这浓缩红色历史故事的百米长画,中国革命斗争年代的风起云涌仿佛近在眼前,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澎湃激荡也未曾远去……记者钟起的通讯员梁崇平文/图
仲恺村一角
仲恺村百米长画铸英魂灵山镇仲恺村是全省闻名的革命老区村庄。当年,冯白驹同志在这里播洒了琼崖革命的星星之火,他在村中先后组建“海口市郊第二区仲恺乡农民协会”和“中共仲恺乡支部”。此后,仲恺村村民一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为琼崖革命“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些年,仲恺村积极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美兰区推出“奋进自贸港,献礼一百年”为主题的“十个一百”项目,将项目之一的“百米长画铸英魂”建在仲恺村。长画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为主题,将中共琼崖一大召开、琼崖纵队成立、云龙改编、白沙起义等海南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通过画师的巧手描绘成16幅“红色记忆”作品,把红色历史故事再现在百米围墙上,生动鲜活地向村民和游客讲述海南红色故事,将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基层,把革命先烈的红色血脉印记在群众的心坎上。
除了“仲恺乡农民协会”,灵山镇还有陈德华烈士纪念亭、解放海南渡海战斗九名烈士墓等红色文化资源。其中,陈德华烈士纪念亭年5月由美兰区人民政府建造,位于灵山镇东和村委会西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是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解放海南渡海战斗九名烈士墓位于灵山镇大昌村委会后尾村附近的海防林里,年,他们为了解放海南岛,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的幸福和平。71年来,他们的英雄事迹一直被当地村民世代相传。年,海南省人民政府追授为海南解放而长眠在后尾村的9名战士为无名烈士,省、市、区民政部门拨款,修建了九位无名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纪念他们的英魂。
权拥村打造“诗与远方”艺术村
“我每个周末都带女儿来学画画,既可以体验现场写生的乐趣,还能呼吸新鲜空气。”在灵山镇权拥村的网红打卡点——艺术村画室里,赵女士对记者说,艺术村离城区比较近,有画家在这里开设艺术培训班,现场教学氛围浓厚,既可以放松休闲,又可以让孩子得到艺术熏陶,一举两得。
权拥村是市级文明村和省级卫生村,也是这两年崛起的艺术网红打卡点。在保留原有海南特色旧瓦房的基础上,牵手艺术家,盘活闲置民居,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成就了艺术村。
这是灵山镇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建功自贸港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作为江东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该镇坚持党建引领,把服务保障江东新区开发建设作为一线锻炼、一线培养、一线使用干部的主战场,管好用好服务好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69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扎实推进重点项目、“两违”整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取得实效,在服务保障江东新区开发建设中“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临空经济区水系整治项目、顺达路项目、琼山大道市政化改造项目、海文高速北延线项目、迈雅河整治项目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处处闪现着灵山镇广大党员干部的忙碌身影。
该镇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实现全部贫困人口27户人精准脱贫以及1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魅力乡镇美丽乡村。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将加快推进‘五化’先行的城市更新,全力投入到服务保障江东新区开发建设中来,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扛起灵山的责任担当。”
(来源:海南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