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那旮观察”专栏的第18篇文章
1
今天继续聊聊俄罗斯。
10月8日,浓烟、火光中的克里米亚大桥迅速登上全球各大媒体首页。当天,一辆卡车在桥上发生剧烈爆炸,邻近的油罐列车随之起火,最终导致两节桥面垮塌。
大桥在紧急抢修后,据说基本不耽搁通行了。不过谁都知道,这座桥被炸在政治与外交意义上对俄罗斯的损害是非常大的。
横跨刻赤海峡、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克里米亚大桥由两座平行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组成,全长约19公里,是目前欧洲最长的大桥,被称为俄罗斯的“世纪工程”。年5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出席了公路桥部分通车典礼。铁路桥部分于次年年底通车。
这座大桥一度是连接俄罗斯本土和克罗地亚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自然无与伦比。但看地图就知道,这座大桥的价值可不仅是通道,更是一个“海上长城”。自乌克兰的马里乌波尔等港口出口的船只受控于此桥,此桥从此成为亚速海的锁链。只要这座桥在,乌克兰在亚速海内的海上力量基本就如“瓮中之鳖”(这个比喻有点不伦不类),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了。从乌克兰的角度讲,这座桥可谓用心险恶至极,难怪必欲除之而后快。
2
克里米亚大桥建成的时候,很多中国人都想到了在东北亚,在东北土地目力可及之处,也有一座桥。这座桥也像一条锁链一样,拦住了中国入海的一条可能的捷径。
在大多数中国人甚至是东北人的印象里,东北三省除了辽宁有辽东半岛临海,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都是内陆省份。
其实这种说法不太确切。吉林省原本就是有出海口的。
说起来还是康乾盛世。了解那段历史的都知道当时东北的疆域相当大,一度库页岛是中国第一大岛。彼时吉林肯定是沿海省份了。这些暂且不谈。
年,乘清帝国与英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北方沙俄武力逼迫清帝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两年之后,英法联军攻克北京,沙俄借口“调停有功”再次逼迫清帝国签订《北京条约》,割占黑龙江口至图们江口40万平方公里沿海地区。中国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及沿海港湾(崴子)、海岛(渔场)全部丧失。
年中俄第二次勘界,中国虽未能从沙俄侵占领土中取得图们江入海口,但争得了图们江口通航权。自此,清(属国朝鲜)俄两国以江心为界共有图们江口。
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帝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朝鲜独立,清帝国在图们江以西土地归属朝鲜(日本实际控制),通航权仍保留,却失去了陆上屏障。
自此,吉林省眼看日本海就在目力可及的15公里外,却不再有完整海权。
年朝鲜战争爆发,苏联以向朝鲜运送军事物资名义修筑了苏朝图们江铁路大桥(朝鲜称为友谊大桥),成为重要战略物资补给线。大桥全长约米,为8孔60米钢架铁桥,桥底至常水位高9.6米,其中仅3孔可作为通航孔。
战后,尤其是新中国恢复在图们江通航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桥梁净空过低,原有的桥梁设计直接将大吨位的中国船只“堵截”在海口之内;二是铁路桥上游约1公里处有十余个残存的桥墩(位于苏联和朝鲜境内,毁于二战苏联出兵东北),它们形成的漩涡使河道中形成一些沙滩,对入海口泥沙淤积有一定影响。
苏联时代,进入朝鲜的铁路一直承担着运输化肥和石油的任务。苏联解体后,跨境物流已经很少。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吉林省开始筹备打通图们江入海通道计划,从而令吉林省从内陆省的省份转为边疆近海省——历史上图们江下游的中国渔民的渔船的确曾利用此航道进入日本海。
年5月16日,中国和苏联关于中国苏联东段协定的第九条曾经明确记录,苏维埃方面同意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可以依靠该协定中提到的图们江通航行海至相关界点,从而使得中国在图们江出海口的15公里的出海权拥有了国际法律的依据。
但现在问题来了。尽管理论上苏联(俄罗斯)和朝鲜没有反对中国的出海权,但这个出海权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因为那个当年苏联时期修建的“锁链”一样的铁桥,如今硬硬的还在。以这座桥的高度,中国稍大一点的船只都没法由此驶向日本海。
能怎么样呢?总不能强迫别人拆桥吧?
3
其实,仔细看地形图,即便俄罗斯和朝鲜把铁路桥拆了,这条河道航路对中国的价值也相当有限。这段河道虽然只有十几公里,但两岸山势险要,水流峻急,不适合大吨位船舶通行。要发挥大作用,除非中国能在图们江那边有一块临海的土地,或者俄朝两国都给予最大的配合与让步,让中国在图们江口工程“大手术”,硬生生挖出一条好航道甚至一个内港。从几十年的外交实践判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仅仅要解决货物出海问题,替代方案很多,比如经陆路出境借用朝鲜和俄罗斯在图们江口附近的现成港口。中国目前不少货物就是经这个途径出海的。所谓“图们江出海口”,更多是从外交、军事的象征意义而言非常重要。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很多中国网友又重提图们江大桥,甚至又重弹起“收拾山河”的老调。然而,从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少直接指向国土的占领,更在意提升国民的福祉与权利。长久来说,任何历史旧账,都应该基于合作、谅解、共赢来解决,中俄如此,其他国家间也应该如此,比如俄罗斯和乌克兰关于克里米亚的“旧账”。
但那段历史对中国人终究是一段痛史。图们江大桥的存在如果还会让中国人有一点痛感,其意义也在于,当类似痛楚也出现在别的国家身上,我们应该有所共情,而不要“双标”:同一个巴掌,不能打在你脸上就是疼的,打在别人脸上就是解气。“风物长宜放眼量”,长远来看,人类在判断是非、文明与否的标准上,总会逐渐接近,不会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