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见行见效,海口秀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针对特殊群体——残疾群众办事难、行动不便等堵点问题,通过服务流程再造、推行代跑代办“门边服务”,在残疾类审批事项上实现“零跑动”等举措,从制度改革创新上为残疾特殊群体“送温暖”。
家住在秀英区长流镇的陈先生,8月23日电话咨询秀英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有关事宜时得知,从8月25日“残疾预防日”开始,拨打“”热线就可以享受到秀英区办理残疾类事项“零跑动”服务。
“以前首次申请第一代残疾人证的时候来回跑多次,程序繁琐,办证到哪个程序了我们都不知道,本来我们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为了办残疾人证耗时耗力,关键是行动不方便。现在改革了,医院鉴定就行了,其他程序都有人替我们跑了,在家门口能办证,对我们来说真是大大的福利。”陈先生欣喜地说道。
为最大限度便利残疾群众办事,提升这一特殊群体在“放管服”改革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近日,通过简化审批环节,优化“代跑代办”机制,秀英区残疾类32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确保残疾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足不出户”办证
打通助残服务“最后一公里”
8月13日,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关于印发lt;秀英区残疾类32项审批事项“零跑动”优服务改革实施方案gt;的通知》,将残疾类32项审批事项实施“零跑动”改革,为特殊群体“守爱送暖”。
改革前,残疾证类事项共有7个办理环节,群众需要多头跑,至少跑4次才能办成。为了让群众就近就地办成事,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秀英区创新推行“18N”上门帮办服务工作模式,将秀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形成“1”个整体,街道辖区划分为“8”个上门服务区域,以社区工作人员、村(居)协管员等社区骨干力量组成“N”个代跑代办“跑腿员”,将残疾人证的申办流程简化为由村(居)协管员负责代跑代办、材料报送以及公示环节,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出证邮寄,以这两个步骤取代原来的7个办理环节。此项改革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申请人在家中就可填写评定表,电话联系协管员上门代跑代办,医院体检评定残疾等级后,即可在家中等待出证,真正做到“零跑动优服务”。
深化改革
以群众获得感为“试金石”
据统计,秀英区约有多位残疾人,为了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实现办“零跑动”,秀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根据服务对象的意愿,推出了这样的上门服务,更计划对办事人进行随机回访,切实让这一部分特殊群体感受到行政服务改革带来的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下一步,秀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持续积极推进、不断深化“放管服”和“零跑动”改革,会同有关部门,查找并解决更多堵点问题,在审批服务领域持续开展“零跑动优服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打造“幸福秀英”添砖加瓦。
残疾类“零跑动”具体流程
1.村(居)残疾协管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送上门,指导申请人填好表格内容、提醒申请人准备3张两寸白底彩色照片以及一次性告知书上需要准备的材料,并告知申请医院名单。
2.申请人填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医院做残疾鉴定。
3.鉴定结束后由村(居)委员会残疾协管员“代跑代办”公示环节,公示结束后将所有申请材料送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受理。
4.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据一次性告知书内容审核材料,审批结束后将材料邮寄到村(居)委员会,由残疾协管员将残疾证送达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