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海网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天平通讯员田建*王伟伟摄影报道
在海口许多的建设项目上,都能看到工地夫妻的身影。他们在工地上相互协作,在生活中彼此扶持,他们用汗水浇筑起城市里的栋栋高楼。七夕将至,工地上的夫妻们继续用长久的陪伴,营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浪漫。
记者走进中铁广州工程局承建的海口五源河公寓三期K区项目工地,用镜头记录工地夫妻们平凡的爱情。
8月1日,在海口五源河公寓三期K区项目建设现场,来自云南文山的工人徐金华和妻子陆贞连搬运钢筋。在这里,他们两个人一天能拿到超过元的工资。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8月1日,在海口五源河公寓三期K区项目建设现场,陆贞连和丈夫徐金华相互配合,将两根钢筋接到一起。由于疫情原因,他们今年来海口的时间比往年晚了一个月。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8月1日,在海口五源河公寓三期K区项目建设现场,陆贞连和徐金华一起绑扎钢筋。陆贞连和徐金华在工地上拿一样的工资,她干活的速度也尽量跟上徐金华。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8月1日,夕阳西下,工地上海风徐徐,气温下降后陆贞连工作起来相对轻松些。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8月1日,在海口五源河公寓三期K区项目建设现场,徐金华的头上不断渗出汗水。来海口打工有十年了,他和妻子早就适应了这里的高温天气。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8月1日,在海口龙华区城西镇头铺村的一处出租屋里,陆贞连和女儿视频通话。陆贞连和丈夫徐金华都是壮族,两个上小学的女儿在文山老家跟着爷爷生活,陆贞连每个月都要寄三四千元回家。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8月1日,为了节省租金,陆贞连和丈夫徐金华住的出租屋面积很小,只有一个房间,配套有厕所和简易的厨房。平时省吃俭用,他们几年前就已经把在老家盖房装修的钱还清,现在还有一些存款。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8月1日,在海口龙华区城西镇头铺村的一处出租房,徐金华扫码给电动车充电。第二天一早,他就要载着妻子骑15公里到工地上班。晚上回来碰到通行高峰期,他则要耗费1个多小时才能到家。“最远的时候是去澄迈的工地,从电动车上下来腿都麻了。”陆贞连告诉记者,海口越建越大,他们去的工地也越来越远。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8月1日,在海口五源河公寓三期K区项目建设现场,来自黑龙江的杨桂荣喝水时和丈夫魏德刚“碰杯”。杨桂荣夫妇常年在海南打工,已经去过海南大部分的市县。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8月1日,在海口五源河公寓三期K区项目建设现场,魏德刚负责砌砖抹灰,杨桂荣则给他当好帮手。今年冬天,魏德刚的女儿和女婿打算来海南逛逛,陪他们一起过春节。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用影像见证发展,以镜头记录时代,海南日报新媒体视觉中心特别策划,推出“见摄自贸港”影像品牌栏目。本栏目长期征集海南自贸港建设主题图片、视频及报道线索,欢迎投稿:hnrbsyb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