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没看错,海口的骑楼老街不是一条两条,而是一片、一大片!大到什么程度呢你?大到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所以早在年,海口的骑楼老街就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入选的理由是:海口骑楼老街是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街道两侧是近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骑楼,串起了海口变迁的历史。
如今你只要在网上查阅海口旅游必去景点之类的攻略文,骑楼老街一定榜上有名,因为海口的骑楼老街早已成为海口市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也被海口人称为海口市的文化名片。
不过入选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之后的海口骑楼老街我一直没去过,网上那些如同“洋装穿在身”般漂亮的骑楼图片也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海口时,解放路、中山路、得胜沙、博爱路、新华路一带的骑楼老街我经常去,但印象中那时的骑楼老街一律都是墙体斑驳的旧时模样,透着历史的沧桑感,骑楼下一家一户的门店里卖的也都是些价廉物美的服装、电器、日用百货、特色小吃等,夜晚的老街通常很热闹,每家每户门店里的灯光是烟火气十足的昏*,楼廊下的大排档则摆放着简陋的桌椅,桌椅上方会吊着些罩着红色塑料灯罩的灯,人们兴致勃勃大快朵颐,喜气欢乐得像天天在过节。
年在骑楼老街拍片(右一是本文作者)
所以那天从新华南路进入居仁坊,在坊中弯弯曲曲的小巷三步两拐观古迹看市井,不知不觉来到另一个出口,走出幽静的小巷,意外置身于喧嚣的骑楼老街,那种不期而遇的欣喜感于我而言真是太美好了。
那天不期而遇的骑楼老街在新民西路上,出了居仁坊巷口右拐,沿新民西路步行几分钟就是博爱南路,横穿博爱南路就是东门市场,一路上都是卖各种海南当地传统美食的店铺和小摊贩。
当时感觉新民西路上的骑楼老街旧时容颜依旧,但已略施了些粉黛——楼体门店的样貌大体没变,各家各户的门窗却已修饰一新,比过去干净整洁了许多。
而博爱南路上的骑楼老街则完全是二十多年前记忆中的模样——墙体还是那么沧桑斑驳,店面还是那么人间烟火。
因为那天是正月初四,不少店铺都没开门,又因为不期而遇新民西路骑楼老街时已傍晚,所以我在新民西路一家店买了鸡矢藤小面鱼,在新民西路与博爱南路交叉路口买了一块“福”字红糖年糕,又在东门市场买了一袋白马骏红茶,之后便沿着博爱南路步行至东湖坐公交车回家了,打算择日再好好逛逛其它路上的骑楼老街。
年2月14日,情人节,海口多云,气温20度左右。下午我坐公交车到东湖站下,然后沿博爱南路步行至解放东路,之后从解放东路右拐至新华北路,再从新华北路右拐至中山路,终于看到了修饰一新、容貌大变、在网上常见却与我记忆中的样子相去甚远的中山路骑楼老街。
不长的中山路上,沿街的店面都装潢精致、格调小资,带着一种矜持典雅的都市商业气息,路上的游客也多半穿戴整齐、彬彬有礼,三三两两走进一家店又走出来,在崭新的骑楼老街上东张西望拍照打卡,每家店里的生意也是安安静静不温不火地矜持着优雅着,早已不见了二十多年前旧时光里那些穿着拖鞋、高声大气、恣意妄为的热气腾腾与市井喧嚣。
如今的中山路无疑是海口骑楼老街的门面担当,干净,整洁,洋气,优雅,有格调,够品味。但于我个人而言,这样的格调与优雅,看一看、瞧一瞧、拍拍照、打打卡还可以,至于人间美味嘛,我更喜欢市井喧嚣里的热气腾腾。
所以后来我又去新华南路骑楼老街找到了西门外小吃街,在那里吃到了四元钱一份的海南斋肠,好吃不贵,真的实惠!
虎年的几次海口骑楼老街逛下来,切身感受到开放的海口更加多元化了。二十多年前记忆中那一大片沧桑斑驳差别不大的骑楼老街,如今已是新旧交替、层次分明的多元化格局——既有博爱南路一带骑楼老街的几十年如一日,也有新民西路一带骑楼老街的略施粉黛容颜依旧,更有中山路一带骑楼老街的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这种多元化的格局既满足了市民需求也拓展了高端消费,既让怀旧者有迹可循也让时尚者有处可去。
如果你来海口,建议去逛逛那一大片而不是某一条骑楼老街,走在纵横交错的街道,看看新旧交替的街景,尝尝高中低档一应俱全的海南当地美食,享受那慢慢悠悠逛吃逛吃的自由自在。
(“海口私人地图”系列之二,待续)
作者简介
王舒,笔名巴童,十年新闻从业经历,二十年高校教师生涯,先后任职于安徽日报社、海南特区报社、新华社江苏分社、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等单位,年底重返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