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海底两万里金台资讯 [复制链接]

1#

石笔海胆。

弓背易玉蟹。

织锦芋螺。

黑芋螺。

栗突仿石蟹。

作为三大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海洋就像一个奇异又庞大的蓝色帝国,拥有着繁多的生物种类。在漫长的时间里,原始的海洋生命经过不断地进化和演变至今,蔚蓝之下的“众生相”是如此流光溢彩:和辐射对称的腔肠动物不同,虾兵蟹将等节肢动物的特征是两侧对称,异律分节;鲍鱼、螺类、贝类等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十分密切,作为第二大门类动物,软体动物的数量在海洋中最多;包括海星、海胆在内的棘皮动物是重要的底栖动物,拥有着极强的再生能力,而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名声在外”的鲨鱼、海龟、海蛇等都属于这一门类……

走进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里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纯净又辽阔的蓝成为眼前的主色调。在这个以展示南海各种海洋动物资源为主的海洋科普基地里,展出的多种海洋动物标本真的会让畅游其间的人,感觉自己潜入了海底两万里。

小贝壳大学问

奔跑在滩涂上,脚下的惊喜大多来源于五光十色的“小家伙”。坚硬的外壳裹挟着柔软的肉身,尽管空间有些狭小,但这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家”成为这类软体动物的最佳保护伞。

“我们常说的螺指的是腹足纲和头足纲的壳,狭义的贝壳则是指双壳纲的壳。而广义的贝壳是泛指所有的软体动物的壳,不过在海南它们也都被称为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圣卓是海洋生物标本的资深收藏家。

其实无论是螺壳还是贝壳,本质都是软体动物的外壳。软体动物是指身体柔软、体内没有骨骼的动物,它们具有由皮肤褶皱演化而来的、部分或全部包裹身体的“外套膜”,这对软体动物而言非常重要。

一些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分泌石灰质,进而形成贝壳的壳体。壳体上丰富的花纹、绚丽的色彩,还有花样百出的形状,构成了神奇的贝壳世界。

绝命*师

美丽的事物对于人们总有一份天然的吸引力,被大自然雕琢得这般精巧玲珑的芋螺,却是海洋里的“绝命*师”,在这些绮丽到令人眩晕的花纹之下,暗藏着无限杀机。

芋螺又称“鸡心螺”,螺体呈倒锥形且极其坚固,前粗后细的形状就像鸡的心脏或芋头,也因为壳面丰富艳丽的花纹而观赏性极强。芋螺科是展馆中的一道别致风景线,玻璃展柜中的数十种芋螺标本让人眼花缭乱:黑白相间的黑芋螺花色冷淡又高级,字码芋螺周身排列着神秘的密码术语,而一旁的织锦芋螺仿佛身披能工巧匠织就的锦缎……

但就是这巴掌大小的美貌螺类,却逐渐演化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王。芋螺的身上有长长的管状结构,这个结构本来用于水流进出,但芋螺将其改造成了“箭筒”——在管道基部的囊中有许多小小的“箭头”。它们往往会埋伏在沙里,当猎物靠近时,将装满*液的“*箭”通过肌肉的收缩像子弹一样射到猎物身上,*液能够瞬间将小鱼麻痹,待到猎物麻醉之后再将其吞掉。

贝币溯源

多彩光洁的贝壳或许只是今天的装饰品,但历经岁月沧桑的贝类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原本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的贝类仅仅只是作为原始社会居民所喜爱的装饰品存在,但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让天然贝逐渐充当起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这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是钱币的始祖,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距今约年以上。这些商代常见的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在我国,许多和金钱有关的文字,例如财、资、货、赠、费、贪、赚、赔、贿赂等字皆以贝字为部首。

维纳斯之梳

纤美的螺壳外覆盖着梳齿般的长刺,在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的“大千世界”里,“高调”的栉棘骨螺算得上是造型奇特。“栉”为齿长而密的梳子,而“棘”则是长而尖锐的刺,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海洋生物的外形。

螺壳上,以近乎完美的°角相隔排列着三条隆起的粗肋,从螺壳顶一直延伸到最下层的螺壳,并结束于长长的前水管基部。每条粗肋上各生有一排粗大的棘刺,看起来颇似一把具有三面齿的梳子。或许真的只有从大海中诞生的美神才配得上这*斧神工般的梳子,栉棘骨螺也被称为“维纳斯之梳”。

虽然拥有如此梦幻的名字,维纳斯骨螺却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常栖息于浅海的泥沙、岩石或珊瑚礁之间,喜食贝类。猎食时,它们会用梳齿般的长刺罩住猎物,然后再用吻穿凿软体动物的贝壳掠其肉而食之,因此对贝类养殖造成一定的危害。

海底“狂想曲”

幽深而富饶的海洋世界不仅是生命之源,海底诡谲多变的生物也给予了人类许多“狂想曲”的灵感。无论是“见证爱情”的海绵,抑或是“独自美丽”的海胆,都是极致的浪漫。

偕老同穴

与子偕老,生死同穴,便为“偕老同穴”。而在海洋生物研究者的词典里,“偕老同穴”指的是一种海绵动物,这个来自深海的浪漫生物是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的收藏之一。

这种纤长而柔软的海绵四周布满小孔,有着精致的白色网兜状形体。玻璃样的硅质骨针构成其骨架,有一簇纤维附于海底基质上,静静地伫立在海平面下几千米的地方。“偕老同穴”名称由来与寄生于海绵体内一种小虾有关。这对一雌一雄的青梅竹马在很小的时候就从海绵的小孔中钻入,进入海绵体内居住。在身体长大了就被“困”在里面,直到老死。

这其实是生物界中的“偏利共生”现象,即一种对一方没有影响,而对另一方有益的种间相互作用。如海绵给虾提供了食物丰富和躲避天敌的环境,而虾对海绵并无特殊影响。

海绵体内成对的小虾,由于过着这种“牢笼”生活,白头偕老,至死不渝,也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日本人常把它们当作结婚礼物送给伉俪,小虾也被美其名曰“俪虾”。虾的生命落幕,而海绵伫立依旧,宛如“维纳斯的花篮”。

石笔海胆

传统印象里的海胆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刺儿球,但在我国西沙、南沙沿海的热带珊瑚礁洞中,或火红或暗红的“花”妖冶地盛开着,这就是石笔海胆。

石笔海胆坚厚的壳呈椭球形,全身长满了长短不一的放射状棘刺。大棘刺长可达七到八厘米,下部为圆柱状,上端则膨大为球棒状或三棱形,基部还长着肉质的疣,常栖息于洞口较小、内膛较大的珊瑚礁洞穴中,它的大棘刺通常是伸直的,因此想把它从洞里拉出来并非易事。而当它自己想出来时,大棘刺就通过将起关节作用的疣折叠起来,使身体缩小,这样石笔海胆就可以自如地进出狭小的洞口,因其棘刺粗壮,可做烟嘴用,因此也被称为烟嘴海胆。

这样的“明星海胆”也是水质的“监测师”,石笔海胆对含铜类药物十分敏感,不能忍受高硝酸盐环境,因此如果其棘刺开始脱落,通常表示水质恶化了。除此之外,石笔海胆干燥的棘刺还具有清热消炎的功效,入药后可适量外用于中耳炎。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简单的海洋生物标本展览,而是要通过挖掘生物背后故事,让展览馆中的标本也成为文化承载体。当应用场景变得丰富了,游客的想象空间也会更加丰富。”海口热科园运营管理中心执行副主任余树华认为,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的旅游之路仍有很大的“蓝海市场”。

海洋那蟹事儿

在传统认知中,蟹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海陆双栖的它们身披坚硬“盔甲”,挥舞着一对威风凛凛的螯足,走出了一种横行霸道的姿态。不过,在奇幻的海洋世界里,平时上得了餐桌的螃蟹仅仅是蟹类家族中最平平无奇的“路人”长相。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中张牙舞爪、形态各异的上百种蟹类标本仿佛来自异世界,这样的视觉盛宴是极富想象力的人也难以畅想的。

体型王者

如果仅仅是凭体型论英雄,那么体宽41厘米,重超过13.5千克的巨大拟滨蟹绝对称得上是王者。

这个甲壳坚硬,螯足粗壮的“皇帝蟹”无疑是馆内的镇馆之宝,是蟹族“航空母舰”一般的存在。红白色的光滑甲壳为这个巨物增添了几分诱人姿色,乌黑的钳指看起来却颇为“心狠手辣”。雄性巨大拟滨蟹的一对螯足大小不一样,大螯足除了用来捕食和防御外,还可以用来吸引雌性。较小的螯足的力量虽然不如大螯足强,但也很锋利。

巨大拟滨蟹是多种生物的掠食者,巨大的螯足拥有惊人的力量,可以轻松把小型贝壳压碎。可是这样食物链的“高端玩家”也逃不过被端上餐桌的命运,结实的蟹肉和丰厚的油脂储量让它成为食客争相追逐的对象。

椰子蟹的标本被放置在墙上的展柜中,有着“爬树高手”之称的椰子蟹是一种能长到一米长的寄居蟹。它体型硕大、外壳坚硬,尤其善于攀爬笔直的椰子树,甚至可以爬到树顶。两只强有力的巨螯能够剥开坚硬的椰子壳,因为食用其中的椰子果肉而得名。椰子蟹生活在海边的热带树林里,繁殖季节回到海里,其幼体在海水中成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成年的椰子蟹虽然彪悍,但却会被海水淹死,可以手撕椰子的陆地霸主有着致命的软肋。

如芒在身

一种形似蜘蛛的蟹类在玻璃展柜中十分引人注目。和巨大拟滨蟹不同,它的优势不在于硕大的体格,而是八条超乎常理的“大长腿”,这只巴奇扁蛛蟹属于蜘蛛蟹科,因外观形似蜘蛛而得名。优越的腿部比例加上洁白又不失血色的外壳,扁蛛蟹的观赏价值也非常高。不过如果凑近一看,很有可能会被“长腿”上布满的尖刺吓一大跳。这些长短参差的尖刺为其纤细柔弱的胸足保驾护航,光是肉眼观看就能够让人充满“疼痛感”。

说到刺,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最好要绕开馆中的栗突仿石蟹。全身长满尖刺的外表几乎让人无处下手,尖刺的密集程度堪比板栗壳外的毛刺,让其自动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从视觉上就吓退对手的天赋,可不是什么蟹类都能拥有的。

人面蟹心

想象一下,当一只蟹有着类似人脸的外表,是一件多么“诡异”的事情,这一极具想象空间的名号绝对能让人面蟹在“十大怪蟹”中榜上有名。看到躺在展柜中的巨螯拟人面蟹和东方人面蟹的标本时,会不自觉地感叹自然界造物之巧妙。蟹壳上的凸起就像一张被封印的人类面孔,眼鼻嘴都能依稀辨认。

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不怒自威。关公蟹更是形如其名,背面上的大疣状突和许多沟纹巧妙分布,酷似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关公脸谱。这种小型蟹类虽有关公的外貌,却没有关公的本领。细小的螯足在御敌武器上就位于下风,四对步足只有两对发达一些。为了保全性命,它们通常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贝壳常常成为关公蟹的选择。遇到敌人也不应战,倒是潜心研究出各种避敌妙招和逃跑技巧,甚至会自动放弃被捉住的附肢,成为海洋里名不副实的懦夫。

玉石俱存

包罗万象的蟹类家族中,南辕北辙的长相可谓不在少数,粗糙的“石头”和温润的“玉”,都能在馆中的蟹类标本里寻得。前者就有“石头蟹”,学名为粗糙蚀菱蟹。这种蟹长相高古,表面斑驳凹凸不平,如岩浆流布全身,喜欢生活在泥沙或具贝壳的海底及珊瑚礁浅水中,光是外表就极尽生猛之能事。

玉蟹科往往蟹如其名,通透细腻的“质地”简直是另一个极端。在展出的几种玉蟹里,弓背易玉蟹真的如玉石雕刻出来一般,而几乎只有一个指头大小的头盖玉蟹更是精致秀气。

(本版图片均由海口热科园提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