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于年正式设立,在年送第一批孩子上幼儿园,到年培养出了首个孤儿大学生……如今,已有11名孩子在海口市社会福利院的精心培育下,考上大学。提及在福利院的童年生活,他们说,这里是家,治愈了童年。
孩子们在参与户外活动。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供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韩星
生活中没有父母陪伴却从不缺爱
“虽然我没有父母,但来到福利院后,院里的护理员、老师、社工都成了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把我培养长大,告诉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彭富尧从小在海口市社会福利院长大,这几天,在深圳打拼的他回了趟“家”,“这里是我的避风港,看到福利院的爸爸妈妈,我的心就定下来了,也坚定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快乐的孩子们。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供图
今年24岁的彭富尧,7岁时来到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他形容自己当年是个“调皮又不失礼貌”的小孩,很受福利院护理员和老师的喜爱。
“那时候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玩一些益智游戏,护理员妈妈还会带着我们外出旅游,平时也经常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来看望我们,生活很幸福。”彭富尧说,因为自己没有了父母,对陌生人的善意和友好十分敏感,也心存感恩。
对于彭富尧这样心智正常的困境儿童,福利院安排他们在院外的学校接受教育,“当时我成绩不好,院里的陈老师每次见到我都要念叨两句,我听了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成绩提高上去。”在成长路上,福利院并没有一味地宽容孩子,把教育看得很重,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或请家教、或报名培训班,想方设法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
高考那年,彭富尧考上了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到深圳工作,“燕姿姐也在深圳,很照顾我,我经常去她家里玩。”彭富尧说,在深圳他并不孤单,福利院的孩子们团结友爱,走向社会后也是亲人一般。
孩子们在上课。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供图
福利院治愈了我的童年
彭富尧口中的燕姿姐,是海口市社会福利院培养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她的事迹一直激励着福利院的孩子们。“燕姿带了个好头,现在她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看在眼里都非常开心。”海口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唐凤英说。
年,福燕姿考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如今,31岁的她已经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对于自己在福利院长大的过往,她并不避讳。“以前我很要强,不想在别人眼神里看出同情,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在福利院长大,但现在我已经释怀了,如果我的经历可以鼓励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我愿意站出来。”福燕姿说,现在她可以坦然讲出自己的过去,在找工作面试时也会如实相告,“我的公公婆婆也都知道我的过去,他们把我当成亲女儿一样疼。”
护工在给一岁多的孩子喂饭。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供图
“现在想起来,我小时候和其他孩子没啥区别,福利院对我的爱并不比别的小孩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福燕姿说,她从4岁起就来到福利院,工作人员一直对她照顾有加,院里的叔叔阿姨们把她当成自己的小孩,节假日经常带她去自己家里玩,“记忆中4岁以前的生活是不快乐的,但在福利院,我的童年被治愈了。”
当时院里送她去外面的学校读书,免不了要开家长会,因为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的孤儿身世,“福利院很尊重我的想法,每次都安排同一个人去给我开家长会。”福燕姿说,小时候自己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但福利院的家长们都能容忍自己的小脾气。
“现在也经常和福利院的家人们联系,他们都是我的娘家人。”福燕姿的手机中存着许多“娘家人”的号码,她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大姐姐,即便现在离开了福利院,但始终牵挂着这个生活了十多年的家。
孩子们在上课。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供图
陪伴孩子长大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记者了解到,目前院内有近名儿童,年龄最小的不足两岁,大部分患有智力或肢体残障,生活不能自理。“来之前他们是孤儿,但进入福利院之后,他们就有了家。”海口市社会福利院社工部负责人*雄说,对每一个入院的孩子,福利院都希望他们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以前,院里的孩子如果没有名字,就都姓福,现在考虑到有些孩子可能长大后会不想提到自己的身份,所以现在孩子的姓氏按照百家姓来排,每年轮一个姓。”从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往下排,今年,福利院如果有了新的小朋友,就要姓王了。
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为每个孩子都建立了成长记录手册。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供图
在福利院,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一一安排妥当。但*雄说,孩子们唯一没有的,就是父母的爱。为此,海口市社会福利院*支部开展了结对子活动,每一名*员认领一名困境儿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陪伴孩子的成长。
唐凤英告诉记者,福利院对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