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有多少假想敌p1lu01ig [复制链接]

1#

我们有多少“假想敌”?


除了“两会”期间的重大人事变动之外,恐怕没有哪一位官员职务变动能像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这样更受媒体关注的了。在王旭明突然由新闻发言人升任语文出版社社长之后,新闻界的表现完全可以用“悲壮”两个字来形容。加上王旭明在告别时说了一句“欲哭无泪”的话,就更增添了新闻的同情,中国青年报甚至为他专门出来一张报纸,在上面印着:“本报沉痛宣告:我们的朋友王旭明今天正式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似乎王旭明受理天大的委屈,“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了。人们之所以对王旭明的离任非常关注,就是因为在王旭明任新闻发言人以来,几乎每一次新闻发布会都会通过新闻媒体在社会上掀起一场波澜。因为他始终坚持“立场上*府的,语言是自己的”。和其他一些新闻发言人的风格大不一样,而且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没有“惯例”上的外交辞令,没有搪塞扯皮,更没有“无可奉告”,而是和们一起探讨讨论。这些行为已经使他成为最有个性的新闻发言人,甚至被人们划归了“另类”。因为有争议,人们又几乎“想当然”的认为王旭明可能已经引起上级的不满,这样调动王旭明的工作其实是“明升暗降”。所以王旭明要“欲哭无泪”了。现在看起来媒体又被王旭明幽默了一把。原来人家调任是很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决定。虽然不舍得离开,但作为*的人,应该服从组织的安排。“我是理想人,也是世俗人,毕竟现在还提了一级。”人家用“欲哭无泪”告诉就是“我想哭,可没有眼泪呀”。因为本来就是喜事,根本用不着伤悲。而传到这里就成了“悲痛至极”的“欲哭无泪”了。媒体之所以这么“善不解人意”。也就是“假想敌”在作怪,因为王旭明的个性,因为他的“另类”,和*府的传统新闻发言人风格格格不入,人们就很“自然”的想到他是被排斥了。甚至还有很多发问,你这样回答提问,教育部长会不会就你某次个性表达而说过你?家人有没有对你说过“少说点”之类的话?而王旭明却说,上级领导没有说过。倒是有很多朋友,很好的朋友说过,说不要再说了,我80岁的父母也为我担忧。但我只是默默地听着,也不反驳,我由衷感谢。这似乎出乎们的所料,一个这么有性格的发言人难道上级部门真的能够容忍?人们之所以树起来这样一个“假想敌”,就是因为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所形成的,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府发言人就“应该”循规蹈矩,就“应该”照本宣科官话连篇,是不能表现个性甚至不能容忍个性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官场一直以来的“传统”所决定的。官员几乎都是一个面孔,一个表情,甚至一样的“官话”,而如果一个官员其面孔、表情和话语突破了这个界限,就会被认为没有个官样。这虽然没有什么规定约束,但已成“约定俗成”,不容变化。就连一直标榜在社会上观念最进步新闻界也在某种程度上“人可”了这种现象,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假想敌”。但是现在无论是社会还是“官场理论”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和*府在执*理论上早已形成了巨大的包容,从朱镕基、吴仪等一批官员已经开出很有个性的“先河”,薄熙来、仇和等无不显得个性十足,他们不仅得到了社会拥戴,老百姓的欢迎,更得到了国家和*府的认可,而且现在国家和*府也非常提倡官员有这样的精神,对于王旭明来说,他的行为和作风也正是国家需要和时代提倡的,他的工作变动完全的一种正常的人士变动,新闻界这样和那样的担心只不过是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假想敌”而已。可怕是现在我们的社会和官场“假想敌”还很多,形形色色的“假想敌”不仅束缚住人的思想,更局限了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少地方都在进行思想大解放,而这种思想大解放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我们废除这些大大小小的“假想敌”。也可以说,*和*府早已经为人们开拓出了一条锐意改革解放思想的路子,很多人思想中的那些顾虑不过是杞人忧天而已,甚至可以说社会上的一些人思想和部分官员的精神,与*和*府的改革理念相比已经落伍了,这种有“假想敌”的观念不改变那才真的叫人“欲哭无泪”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