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调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作者:周旭英、张华宝香、任天志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产量的降低,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正由过去的供大于求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化。现在调节粮食供求关系,应当用积极的办法解决当前粮食供大于求的问题。全国粮食生产可以、也应该实行明确合理的区域分工,逐步形成“一体两翼”的格局:中部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的主体,逐步扩大粮食生产能力,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中坚作用;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作为粮食生产的“两翼”,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高效农业和出口农业比较优势的同时,适度发展粮食生产。
一、中部地区应当继续发挥粮食生产优势
粮食生产是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中部地区农业的优势所在。中部地区应当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以继续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
1.优化中部地区粮食种植结构,扩大优质品种生产。中部地区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在近期内不仅可以解决适销对路问题,还可以缓解现阶段粮食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从长远看,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优质粮食品种的单产水平也会逐步提高,以满足社会对粮食总量的需求。
“十五”期间,要继续采取措施促进中部地区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一是认真贯彻优质优价*策,用价格手段引导农民减少种植市场滞销粮食品种,扩大市场销路好的优质、专用粮食品种。对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粮食购销企业要
尽快做到单收、单储、单销。二是加强优良品种的培育、扩繁、推广,满足农民对良种的需求。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到农村建立生产基地,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各地在这方面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典型,要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2.增加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投入。目前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仍不稳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这与中部地区在中国未来粮食生产中必须发挥中坚作用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中部地区大多财*困难,靠自己的力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现实。国家应当在“十五”期间逐步增加对中部地区的农业投入,保护和培育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专项资金应向中部地区倾斜。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中部地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3.扶持中部地区建立以粮食为基础的高效经济体系。调动中部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要让中部地区能够从发展粮食生产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使中部地区的农民收入能够与全国同步增长。(1)应当把以畜牧业为主的养殖业作为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建立起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的高效农业体系。(2)通过实行合作制达到将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留在农村,返还给农民。必须采取以下*策措施:从生产力布局*策看,农产品加工业应向农村转移、向主产区转移。
今后应当重点扶持农产品主产区和各类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产晶加工业。从产业*策看,应把农产品加工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在投资立项等多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力争中国农产晶加工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农村金融部门应把加工龙头企业尤其是合作制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从所有制*策看,应高度重视合作制的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为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确立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使合作经济组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推动种养业及其加工业转变增长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可考虑采取以下举措:强化农业科研,努力开发新成果,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进种养业及其加工业向现代化迈进;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使先进适用技术能够由该体系大面积推开,除各级*府保障推广机构的必要经费外,允许推广组织自身结合推广从事有盈利的经营活动,以提高服务农业的实力;下大功夫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以增强他们接受和吸纳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这是加快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各级*府用于农业的投入,要率先用在普及良种、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播种、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等高产、优质、降耗增效显著的措施上,并发挥”药引子”的作用,引导和带动农民大量地投工投资;对农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农副产品的贮存保鲜,应在贷款和*策方面给予支持
二、西部地区要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扶持西部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和难点是促使边远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干旱缺水地区等*治重要、生态敏感的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使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跟上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不懈地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十五”及21世纪初期,中国扶贫的任务仍很艰巨,国家应当制订这个时期的扶贫规划,以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这个时期的扶贫,应以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重点,以为贫困农户建立稳定的经济来源为目标。
2.加大坡耕地治理力度。据90年代初全国土地详查,中国有坡耕地0.464亿公顷(6.96亿亩),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约0.073亿公顷(1.1亿亩),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加大西部地区坡耕地综合治理力度,是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治理坡耕地的主要途径:一是实行坡改梯。“十五”及到2010年期间,可考虑改造25°以下坡耕地为水平梯田0.067亿公顷(1亿亩)。分区域看,长江中上游地区安排266.67万公顷(4000万亩),*河中上游及*土高原地区安排266.67万公顷(4000万亩),其他地区安排133.33万公顷(2000万亩)。坡改梯是坡耕地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应与退耕还林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机械作业,还应加强梯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推广各种实用技术。二是退耕还林还草。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就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就可以提高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全国粮食生产就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3.加快防治荒漠化步伐。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千平方米,并且每年还以2460千平米的速度扩展;全国已有“三化”(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1.35亿公顷,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一些地区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了土地的荒漠化。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十五”及到2010年期间,是遏制荒漠化扩大趋势,并使荒漠化面积有所缩小的关键时期。从现在起到2010年,要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20公顷,治理“三化”草地3300万公顷。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抓好以下工作:在沙漠边缘地区,采取综合措施,增加林草植被,控制荒漠化扩大趋势;以“三北”风沙线为主干,以大中城市、厂矿、工程项目周围为重点,因地制宜兴修各种水利设施,推广旱作节水技术,禁止毁林毁草开荒,采取植物固沙、沙障固沙、引水拉沙造田、建立农田保护、改良风沙农田、改造沙漠滩地、人工垫土、绿肥改土、普及节能技术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各种有效措施,减轻风沙危害;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沙产业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实行围栏、封育和轮牧,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和草地防护林;加强草原鼠虫灾防治;禁止草原开荒种地。
4.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干旱缺水是中国农业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西部地区水资源更为贫乏,发展节水灌溉尤其迫切。到2010年,必须使中国灌溉水利用率达到0.55以上,节约灌溉用水550亿-600亿立方米,使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60%左右。可考虑从现在起到2010年期间,在已有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的基础上,以*河上游、*淮海平原、西北贫困地区以及大型灌区为重点区域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国家除对重点项目在投资上给予支持外,还应制定鼓励发展节水灌溉的*策: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实行按成本征收灌溉水费、超标准用水加倍收取水费等办法;调动各种投资主体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将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络;广泛宣传节水的紧迫性,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三、东部地区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效农业和出口农业
东部地区在劳动力素质、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占有优势,适宜发展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高的高效农业、出口农业。适度退出粮食生产,腾出部分宝贵的耕地资源发展经济作物,既可以增加这些地方农民的收入,又可以为中部地区的粮食和其他大宗农产品提供市场,带动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十五”期间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在沿海地区建立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沿海地区在区位、市场、技术等方面有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比较优势。支持、引导沿海地区利用好这一优势,既可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开辟新的途径,又可带动内地农业发展。可考虑在海南岛、粤东的潮汕一带、闽南的夏漳泉一带建立“港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还可考虑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建立面向韩国、日本市场的外向型农业基地。对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实行优惠*策,鼓励其引进资金、设备、技术、良种等,发展农产品保鲜和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出口提高档次、扩大规模。
2.继续抓好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出口农产晶生产基地化,有利于统一技术标准,使出口农产品生产达到国际市场认可的绿色标准;有利于出口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也有利于外贸部门实现规模经营。为推进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化,可考虑重点扶持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包括提供优惠贷款、减免税收、赋予出口经营权等。
3.把建立食用农产晶卫生安全生产体系。作为调整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农产品有害物残留超标,不仅损害消费者健康,而巳制约农产品出口。蔬菜、茶叶、畜禽、水产品是东部地区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也是东部地区农业比较优势所在。然而,受有害物残留量超标的影响,这一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有害物残留超标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建议如下:一是加大行*执法力度。在生产环节,对违反禁止销售和使用剧*、高残留农药和禁用的饲料添加剂、兽药等规定的不法行为要坚决进行查处,特别是对使用违禁药品的重点地区要进行专项检查。在流通环节,加大抽检力度,禁止销售不合格产品,提高消费者分辨能力。中央和地方财*都应适当增加投入,加快进行农药残留区域监测站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培训农药残留检测人员,研究更为有效的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和设备;加,陕饲料监测体系建设,尽早启动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工作。二是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做到不施用高*、高残留农药,不使用镇静、安眠类饲料添加剂和平喘、激素类药物;做到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用药时机,以最小施药量获得最佳防治效果;改进用药方法,尽量采用对害虫接触率高、作用直接的方法,如超低量喷雾技术、*环、*土、*饵、*签等施药方法;在同一防治区域内连续不断地防治同一害虫,要多种农药混合或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性;严格遵守药物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