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养老金金融:制度设计有待完善,资产管理能力仍需提升1.第三支柱迟迟未能全面推开,顶层设计仍有待明确年5月,我国开始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但是,从试点情况来看,仍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如参与产品范围不足、参与率不足等。当时明确提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期为一年,旨在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进行前期探索,但试点至今已经超过两年时间,而试点转常规*策尚未出台,不利于尽快健全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也与社会预期有一定落差。此外,由于*策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银行、保险、基金三个行业只能在本行业内分别使用本行业账户和信息平台进行探索,各行业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尚未建立,未来参加者同时选择保险、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时会存在诸多不便。因此,顶层制度设计不明确,将会加大既有试点工作的整合难度。2.投资权益资产的比例长期较低,难以实现基金的合理增值养老金基金投资运作目标是要实现长期保值增值,那么,养老金投资收益仅战胜CPI或者以国债收益率为目标是不够的,而应该与养老金长期要面对的支付需求挂钩。在我国经济和工资增长率长期高企的情况下,养老金投资理应要求更高的回报率。而要实现较高的回报,就必须提升投资组合风险的容忍度,配置相当比例的权益类资产。但是从我国实践来看,除了全国社保基金,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企业年金,其投资都过于保守,风险承受能力不能适应资金的养老属性,权益类资产配置明显不足。目前市场利率逐步下降,各类资产的回报率也不断下行,特别是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引起的经济失速和阶段性衰退,使世界各国纷纷推出更大力度的财*刺激*策和宽松货币*策,这又将进一步拉低各类资产回报率,势必给养老金投资增值带来更大难度,最终只能通过提升权益资产比例,在承担一定波动的基础上,实现基金合理增值。(二)养老服务金融:供需双方面临多重制约,养老服务金融市场活力不足1.主客观多因素共同作用,养老服务金融需求空间受限满足全体国民更高水平的养老需求是养老服务金融的重要目标,满足更高水平需求的前提是要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财富积累,这意味着养老服务金融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一,收入是国民参加养老服务金融进行养老财富储备的经济基础,目前相当大一部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参与养老服务金融的能力,从而导致养老服务金融需求乏力。其二,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家庭养老”“养儿防老”模式成为中国长期以来老年生活保障的关键手段,加之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广大国民对自身的养老保障预期又增加信心。在此背景下,广大国民养老金融储备意识严重不足。其三,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的数据,目前国民养老金融知识水平的自我认知得分仅处于及格线水平,居民普遍对养老金融产品缺乏认识,对理财产品普遍要求“低风险”和“高收益”,对金融*策法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风险等尚未形成良好的认知。因此,在可支配收入有限、养老金融储备意识不足和养老金融专业认知有限等多重困境下,广大居民养老服务金融需求不足、投资参与度低,使目前养老金融市场参与仍以银行储蓄或理财等渠道为主,多元化的养老金融市场参与深度相对不足。2.产品设计存在偏差,严重影响养老服务金融的有效供给近年来,我国各金融行业积极发行养老金融产品,但总体来看,养老服务金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经验不足。一方面,养老服务金融产品业务起步较晚,产品供给和市场知晓度受限。中国于年前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起初各行业对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直到中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开始加快,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各行业的金融机构才意识到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的重要性,并开始开发各种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但总体来看,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的供给还很有限,且由于建立和发展的时间不长,在广大国民中的知晓度也有所不足。另一方面,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日渐认识到老年人养老服务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开发了诸多针对老年人的专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但从实际来看,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现有部分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没有实现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导向。(三)养老产业金融:机遇与风险叠加,养老产业投融资和运作面临挑战1.全国性养老产业金融专项*策仍是空白,已有的部分*策也存在落地难的困境“十三五”期间,针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以及部分省份逐步出台专项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是,对于整体养老产业金融的专项*策仍是空白,对新兴养老细分产业,特别是老年文娱、智慧养老、养老用品方面金融支持工具单一,此类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难题。同时,即使国内关于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策不断出台,但是,大部分*策文件都停留在宏观的方向引导层面,针对性不强。对如何鼓励、如何支持等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细化措施并没有明确规定,有可能导致养老产业项目实践中相关*策难以落地,不利于真正发挥*策的实际作用。2.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支持,社区和居家养老领域缺乏金融资本